6版 新闻·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1月27日

查看其他日期

深交所走进山东辖区倾听企业心声:纾解资金困局 消除成长“烦恼”

2018-11-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滕飞 ○编辑 祝建华

近日,深交所2018年“走进上市公司”调研组走进山东辖区上市公司,与公司高管就目前的经营困境、融资需求等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活动了解一线情况,从而不断完善监管规则,使监管服务更贴近实际。在近期民营企业纾困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绝大多数企业家表示“成长的烦恼”迟早会消除。

监管服务深入一线

深交所“走进上市公司”调研组在山东辖区走进了东软载波、特锐德、东港股份、胜利股份、中孚信息、积成电子、华仁药业7家上市公司。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人员走进一线与上市公司高管交流,可以直观感受到上市公司现状,倾听市场声音。同时,也能架起上市公司和一线监管人员之间的桥梁,沟通相关监管规则,让监管更加合理。”

除了向监管部门直言企业生存困境外,上市公司也向深交所吐露心声,希望监管部门降低再融资门槛,对再融资项目的审核根据行业特殊性进行分类监管。上述上市公司还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强化监管,确保资金向实体经济直接投放,并且希望部分受行业限制的领域公开介入标准,能够让民营企业充分参与其中。

即便企业经营环境隐忧重重,但企业仍然主动、迅速地做出调整,改变固有的经营策略。在近期民营企业纾困政策密集出台,监管部门主动深入一线调研沟通的背景下,绝大多数企业家表示“成长的烦恼”迟早会消除。

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这两年成本太高了,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在调研期间,不断有上市公司高管袒露心声。融资难、融资贵,是山东辖区公司集中面临的困难之一。

山东辖区上市公司表示,目前贷款利率普遍都不低,信用贷款如今还需追加抵押物做担保,在排队等待放款的过程中,资金成本也是随行就市。有的公司因大股东爆仓,引起银行警觉,造成放款成本升高。积成电子高管表示:“公司目前基本暂停资金投入过重的项目,并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收,防控资金出现缺口。”

“企业经营过程中,时刻都有困难。”东港股份高管在与监管人员交流时表示,目前上游原材料成本增加,下游客户又挤压产品价格,导致公司利润被双向压缩。公司所处印刷行业,上游原纸近年涨幅超过一倍。公司客户主要为政府、大型金融企业,招标周期多为2年至3年,在面对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公司还无法及时调整产品价格。

人工成本也是经营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有上市公司高管坦言,在税制改革后,公司每年人工成本将增加约1000万元。另外,部分技术型上市公司还面临人才缺口,薪资水平逐年提高的难题,有的公司人才招聘成本复合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10%,有的公司遭到其他企业“挖墙脚”,导致技术型人才流失。

原材料涨价的人为因素

某企业高管表示,企业运营成本攀高,不单单是供需关系紧张,很多经销商借行业政策限制因素,人为将部分原材料成本推高3至4倍。

该高管详细地阐述了经销商推高物价的方法,“在公司所处行业,公司产品若要在市场上流通,前期实验需要定量、定厂,若更换配方、新增供应商,都需重新进行试验,审批手续也需要重新办理,时间、实验成本都非常大,因此原材料生产厂家较为集中的产品,就被一些经销商盯上。”

紧接着,中间商就会找到原材料生产厂家,将价格在原售价基础上大幅抬高,再与厂家签订多年独家供销合同,导致公司无法直接向生产企业采购,被迫高价从中间商处购买。该高管感叹:“有一种原料,最早出厂价为4000元/吨,后来有中间商出价6000元/吨签订了独家供销协议,最后流向市场的价格又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倍多,公司最终进货价接近13000元/吨。”

身处电子设备制造领域的公司同样受到上游涨价的影响。谈及此,有公司高管感叹:“MLCC市场虽然缺货,但不至于这么严重,近两年成本端提价幅度也就四成,但很多供应商捂货惜售。”据其介绍,2018年,公司使用电容器件的单位采购价格是去年的2至3倍,甚至有的型号价格一年多时间涨了近19倍。

特种行业遭遇垄断

除了中间商赚差价,身处特种行业的某些公司还遭遇了行业垄断影响。调研期间,有公司表示,有些超大型客户目前正在加大对内部企业扶持力度,大量削减了原本充分竞争的市场份额,并且这种趋势正在愈演愈烈。

某上市公司近几年一直占据一大型客户的超过三成招标份额,但2018年之后,该大客户通过内部指定方式,直接给旗下公司派标,并且份额过半,剩余部分再交由民营企业竞争,瞬间将充分竞争的市场变成了“自家游戏”。据了解,该公司今年所占其招标份额总量不足10%。

该公司董事长苦笑道:“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若公司被淘汰,我心服口服,但若是不对等政策令企业陷入困境,一时之间还是很难接受的。”除此之外,某些大型客户还对2018年的招标采用最高限价方式,导致公司利润空间压缩。

不过,近一个月来,民营经济、民企面临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多地通过引入国资、地方政府或券商、险资、基金等专业机构,帮助民营上市公司切实化解流动性风险,并在股权结构、产业发展上进一步优化。据新华社报道,山东将设立上市公司纾困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由债权、股权两类基金组成。通过设立上市公司纾困基金,山东将建立“资金+投行+资源”综合支持服务体系,既能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能提供财务顾问、投资银行、兼并重组、业务资源等各类服务,推动民营上市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