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2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用一个量化框架解码相互连接的世界——读杰弗里·韦斯特的《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2018-1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禾 刀
  《规模》
  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英)杰弗里·韦斯特 著
  张 培 译
  中信出版社
  2018年6月出版

用一个量化框架解码相互连接的世界

——读杰弗里·韦斯特的《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禾 刀

有没有想过,一个人每天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仅需大约2000卡路里的食物热量,相当于一只90瓦的白炽灯泡。而支持一个普通人在美国生活所需的代谢率,则相当于大约12头大象的需求总量。

无疑,美国人每天生活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与人体基本需求无关。然而,这并不代表维持基本生存之外的能量就没有必要,否则,人类就会一直徘徊在只求肚儿圆的刀耕火种时代。事实上,“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我们新陈代谢能量的一大部分被用于组建社区和机构如城市、村庄、公司和集体,用于制造一大批人工制品,并创造出一连串的观念,从飞机、手机、大教堂到交响乐、数学、文学等”——这也是人类文明超越万物的魅力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志。

某电视节目评论员说过一句名言:“许多看来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相互有关联的。”享有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声誉、全球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没有围墙的”学术圣地——圣塔菲研究所前所长的杰弗里·韦斯特在《规模: 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中绘声绘色描述的正是这么个理——规模法则,当然视角要宽广得多,内涵也深奥得多。

研究复杂性问题是科学界的一个新热点。近些年来,“两项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给了复杂性的应用研究”。韦斯特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复杂逻辑简单化,生活化,就像他在序言中说的,“本书绝非专业书籍,而是秉承教育精神,写给‘聪明的外行’看的。”正因如此,韦斯特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前不久在京沪等地的演讲,均大量引用淡化国别民族文化障碍的常见现象。也所以,初读本书时尚有理论深奥莫测之感,偶尔还夹杂一些数学概念,细读后又发现作者所述一切原本就在我们身边。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中发现不寻常的规则,这几乎就是大多数学者与常人的不同所在,比如那个被苹果砸在头上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正因世界太过复杂,许多时候人们只能凭借经验的抽象思维去分析判断问题。十多年来,韦斯特通过融汇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深入分析研究生命体、城市、公司,乃至一切复杂万物,发觉复杂来源于众多简单的聚合,世间万物都存在相通的内在生长逻辑,几乎都能量化,这便是他反复提及的规模法则。

俗话讲,人多力量大,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规模从数量级上远大于个体,但规模并不等于个体之和。规模并非是对个体的同比例放大,往往意味着利用效率的提高。韦斯特以生活常识为例:“一只体重为老鼠100倍的猫只需要32倍于老鼠的能量维持生命。”“城市规模越大,人均所需的加油站数量越少。人口规模每增加一倍,城市只需要增加85%的加油站,而不是翻倍。因此,人口每增长一倍都会带来15%的系统性节余。”还有在个体事物上表现不值一提的微小事物,随着规模增长,也会“水涨船高”,这就是规模的缩放法则。

让人感同身受的还有,同样是城市生活,规模更大的城市往往工资更高,就业也相对更为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舆论三番五次炒作“逃离北上广”,可“北上广”在年轻人眼里依然炙手可热的原因所在。

当然,韦斯特所引的个别例证也有令人费解之处。如尽管城市规模始终在膨胀,交通条件在不断改善,但人们每天通勤时间仍约1小时。选择这样的方向分析当然很有意义,但严格概定为1小时,想必许多深受“堵城”之痛的读者不太可能认同这一结论。当然也可能有同感之处,那就是尽管人们花在路上的时间慢慢增长,而得益于技术进步,通勤距离也越来越长,就像今天许多在北京就业的人,家在河北或天津。这也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最好诠释。

既然规模法则适用于世间万物,那么理解韦斯特“城市事实上是人类大脑结构按比例缩放后的表现”这一论述便容易得多。大脑越大,神经元越多,思维越丰富。然而,大也有大的难处。如果大脑过大,就会加重头脑负担,相对应的要求肢体更加强壮,血管输送更多的营养,但距离过长又极易导致缺氧。城市发展也大抵如此:一方面,城市规模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增加了工资收入等;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城市病”——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

这其实属于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提出熵的概念范畴,即一件事物在缩放的过程中,同时存在消耗,正所谓此消彼长。通过对细胞使用效率和磨损的研究,科学家得出人类寿命不可能超过125岁的结论。可笑古往今来的那些“土豪们”,要么徒劳地炼丹,要么执迷于伪科学。换言之,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是人生真谛所在。

回到城市发展的问题上。无疑,从罗马城邦的出现开始,城市始终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从最初人们“抱团取暖”,共同抵御野兽和外敌,到煤、电等的发现发明,再到形形色色公共设施的出现,城市之所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韦斯特并不认为城市发展因为没有抵达“奇点”而游离于规模法则之外,反倒认为人类的创新为城市“不仅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和能源种类,而且也对原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方式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规模法则对公司发展当然也适用。有趣的是,与时下舆论极力推崇的百年长寿企业理念不同,韦斯特的调查与案例分析证明,全球真正意义的百年老店屈指可数,大多只是小规模的家族企业或作坊。美国企业一般寿命只10年。这当然也是因为规模法则。当公司渡过了初创时的艰辛,好不容易迎来爆发式增长时,其“损耗”往往也会越来越大。这种“损耗”一旦超过既有体系的抗压值,公司离倒闭便为期不远了。

不过,既然公司与万物一样具备规模法则,那么创新同样能成为公司发展的持续动力。或者说,可持续发展从来都不是恒定不变的条件。放眼全球,越是活力四射的跨国企业,越是重视创新。

简言之,虽然世界无法超脱规模法则的“宿命”,但创新能让人类生活的当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