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2月13日

查看其他日期

科创板如何吐故纳新

2018-1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炒概念被退市美股有案例

一起纳斯达克市场近期发生的强制退市案例对于A股市场中常见的蹭热点、炒概念现象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Long Blockchain原名“Long Island Iced Tea Corp(长岛冰茶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新泽西饮料厂商。2017年,由于市值过低,纳斯达克曾于10月向其发布退市警示,该公司于12月下旬更名为Long Blockchain Corp,将业务重心转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业务。该消息公布后,Long Blockchain股价曾一日暴涨183%,股价由2美元升至15美元,市值一度达到6740万美元。

但随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跌,徘徊在3美元左右,市值不到3500万美元。2018年2月15日,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通知该公司,由于公司市值无法连续10天高于3500万美元,决定将该公司股票退市。该公司于3月22日的听证会上提出上诉,但听证会小组选择支持退市决定。4月12日,Long Blockchain Corp从纳斯达克退市,其股票转至场外市场进行交易。Long Blockchain Corp被强制退市主要由于未满足持续上市标准中的股票市值条件,且公司通过更名方式,借助区块链概念炒作股票,最终被要求强制退市。

仙股现象源于退市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香港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中的仙股现象颇受诟病,这与其退市制度力度不够、退市公司数量偏少、优胜劣汰作用不够明显有关。

2008年至2018年11月期间,《香港交易所市场资料》披露主板与创业板累计退市213家,其中主板94家,创业板(含转板除牌)119家。从趋势上看,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当年退市家数异常增长,此后,2009至2014年间,港交所退市家数较为平稳,年均15家左右,退市率不足1%,而纳斯达克、纽交所同期年退市率均超过6%。

港股上市公司退市数量较少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缺少自愿退市的意愿。由于香港证券市场层次中未有类似美国OTCBB、粉单等场外市场,因此这类公司往往在退市后股份缺乏场外流通场所,很难吸引资本参与重组,为数不少的公司最终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股份价值归零,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因此,即使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大多数公司仍选择以“仙股”的形式继续留在证券市场,而不愿意退市。

二是港交所退市标准中的量化指标偏少。港交所《上市规则》中退市触发条件原则性规定多,数量标准相对偏少。强调对公司主营业务与资产状况持续上市能力的动态监管,而对公司经营结果(例如年度盈利或者亏损)不设量化标准,除非该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构成对股东利益的严重威胁,如公司出现财政年度资不抵债等情形发生。

三是强制性退市实施的阻力较大。相比私有化和被收购,强制退市对于上市股份持有人来说意味着证券上市价值的归零,因此香港监管部门在退市流程中面临来自投资者与舆论的巨大压力。现实中,被强制退市的公司大多为经营状况出现严重问题、陷入重大纠纷或者公司管理层涉嫌严重经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