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新闻·市场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1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久违的全面降准来了!降1个点释放1.5万亿元

2019-01-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关于未来降准的力度和频率,机构观点较为乐观。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预计今年至少降准3至4次,初步判断一个季度1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会结合起来。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去年降准频率已经较高,今年降准将保持力度,甚至可能进一步升级和加码。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今年降准次数将多于去年。今年全球经济同比增速相比去年趋缓,外部压力更大,国内去杠杆影响没有充分释放,未来两年去杠杆进程还将继续,多种因素导致微观主体资金需求在增加。

“包括本次降准在内,2019年全年预计将有至少250BP的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从而为稳增长托底,为促改革打开政策空间。”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

关于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之间的节奏如何把握的问题,明明认为,两者并行不悖,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但是考虑到流动性的集中供给,可以适当拉开操作时间。

伍戈预计,未来操作会更加倾向于全面降准,“流动性问题治本还是不容易的,总量放松很关键,未来全面降准的概率会更大。”

金融支持小微、民企“弹药”更充足

人民银行上述负责人解释,此次降准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MLF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从利率水平来看,这次置换降准,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加更多低成本可用资金。通过银行以及非银机构的利率下降,带动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连平说。

程实认为,从结构来看,本次降准进一步置换了MLF存量,有望继续消除MLF对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价格歧视”,从而加速纾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及时激活市场微观活力。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对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上个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将支小再贷款政策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和新型互联网银行;出台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的指导性文件;加快民企上市和再融资审核;支持资管产品、保险资金依规参与处置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本周,人民银行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作为“头雁”的国有大型银行,在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方面的引领作用也正凸显。截至2018年10月末,在工行有融资余额的民营企业近8万户,较年初增长8%,占全部融资企业客户数量的近八成,融资余额2.1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执行利率为4.7%,较一季度末的5.37%降幅明显。建行董事长田国立透露,截至2018年9月末,建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34%,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