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1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德赛西威陈春霖:
一位新加坡人和他的中国制造情结

2019-0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德赛西威董事长 陈春霖

⊙陈碧玉 ○编辑 邵好

上世纪末,飞利浦新加坡公司的一纸调令,开启了新加坡人陈春霖20余年的中国职业生涯——从引入国际化流程管理理念,到培养一流人才;从提出二次创业,到带领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布局汽车智能时代……德赛西威的每一次腾飞,都有陈春霖的身影。

“专业、担当与倔强的工作态度是德赛西威成功的关键。”近日,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做客上海证券报《直面掌门人》节目,并在留言簿上写下这句话,一语道出德赛西威的成功奥秘,也映照出陈春霖性格的底色。

当年被派驻中国惠州,陈春霖接到的任务很简单,把公司管理好即可,可他并未止步于此。短短几年的外派生涯结束后,陈春霖选择留在中国。“虽然我代表的是外方,但一家公司的成功,应该以这家公司的总利益作为考量,而不仅仅是区分中方跟外方。”

在陈春霖的带领下,德赛西威凭借过硬的产品与技术,成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领头羊,也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与发展。

一家加工厂的三次腾飞

作为中国第一批汽车电子企业,德赛西威的前身是广东惠州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主打汽车音响业务。上世纪90年代末,这家企业的外方大股东连续更换,从飞利浦变为曼内思曼威迪欧,后又变为西门子。正是在此期间,德赛西威与其日后的灵魂人物陈春霖产生了交集。

1998年,陈春霖被中欧电子(德赛西威前身)的外方股东任命为公司总经理。初来乍到,陈春霖一眼就发现了商机。“中国的车市刚开始起步,1998年时还不到10万辆汽车,中国汽车消费的潜能十分巨大。”

在很多人眼中,来料加工行业不够“光鲜亮丽”。陈春霖决定从此着手,把出口产品做得更好、更高档。“这家公司(德赛西威)过去的底子不错,员工很勤奋,也愿意学习。我们需要把国外的管理经验引进来。”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陈春霖下定决心,“要把中国的中层管理人才提拔起来,培养起来,当作核心管理团队。”

“要发展,就要有真本事。”一个个清晰的发展目标摆在了德赛西威人面前: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增强研发实力、提高出口品质、巩固出口地位、培养己方管理人才……陈春霖与他的员工,开启了企业的第一次奋力腾飞。

第一次腾飞,德赛西威是主动为之,第二次腾飞,陈春霖则是顺势而为。

2007年底,西门子决定将德赛西威卖给德国大陆集团。交易谈判过程很漫长,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中方股东有意将其持有的30%股份也出让给外方,临近谈判达成前夕,呼啸而至的金融危机打乱了一切安排。

“外方说我遇上金融危机了,之前谈的那个价格各方面都不作数,要重新谈。”陈春霖回忆着当年的谈判。最终,中方股东决定由中方来收购外方所持德赛西威70%股份。2010年1月,德赛西威彼时的中外双方股东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外方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70%的股权以2.6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中方股东,双方同意终止合资公司合同、章程。

从中外合资完全转变为中方独资,成立24年后,德赛西威终于有了全新的身份。公司身份的转变也顺应了行业发展东风。2010年至2014年,汽车产业井喷式增长,带来了汽车电子行业的爆发,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15.28%。

自主发展7年后,德赛西威再次走到了腾飞的路口。得益于优秀的业绩表现,德赛西威于2017年12月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谈及对上市一年来成绩单的看法,陈春霖连声表示“满意”。“上市首先是自我认可,其次是行业对我们的认可,让我们更自信了。通过资本运作,我们得到更好的平台,发展机会也更多了。”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