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2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技术技能+同理心
或是未来经济最佳组合

2019-0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
  智能时代的生存策略
  杰夫·科尔文著
  俞 婷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10月出版

——读《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智能时代的生存策略》

⊙孟庆江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类对可能被机器人毁灭的担忧与恐惧也在逐渐加深。在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中,将来人工智能技术无比发达,能制造出来跟人一模一样,有人类全部功能的机器人,简直已到了无法区别谁是人谁是机器的程度。那么,在一个由机器人统治的世界,人类将会如何?

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心理,始于18世纪初科技颠覆经济秩序之时。搜检英国工业革命初期至今两百来年的科技发展史,科技一直在不同程度地改变着劳动的性质,促成劳动力特定技能的价值,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科技越进步,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要求就越高,但当时信息科技的发展远没有达到高技能人士用于问题解决、判断与协调等任务的高度。而进入21世纪后,信息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触及人类技能图谱的两端,接替工作图谱高技能端的工作,直接威胁到那些在高技能端岗位的人。想想看,目前人工智能已能提供比医生更准确的癌症诊断,提供比任何一位律师更准确的法律建议,还能成为具备理解自然语言和高转矩分析能力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些都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才能达到较高水平获得高收入的前沿领域。眼见人工智能将逐步取代高难度劳动者,高收入的工作越来越稀缺,高技能人员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了。

从知识型劳动者转向关系型劳动者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到来,注定会让更多人失业?是什么导致人们不断加重对信息科技的矛盾心理?这种问题可能促使人们进入技术和经济学的讨论,其主要事实在于软件不断增长的力量。近几十年来,计算机行业之外的创新没有太多进展,但计算能力的摩尔定律还在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程序嵌入到企业和产品之间,几乎所有企业和客户之间都存在一个复杂的软件平台。可以说,软件正在吞噬世界,紧盯着传统上那些产品和流程与计算机无关的行业。谁能想到谷歌会在不经意间成为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手?人类既往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在人工智能面前相形见绌,人类学习的进步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艰难,精益求精的背后是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人类智慧没有摩尔定律,而信息科技的发展是摩尔定律的作用,机器人将开始在各个领域超越人类,人类技能的增速越来越缓慢,机器人功能的增速越来越快。未来人类生活在由计算机主导的世界中对人类意味着什么?面对这样的焦虑和疑惧,杰夫·科尔文这本《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智能时代的生存策略》给我们带来了一点温暖,更带来了一种尖锐思考。

身为媒体人,科尔文不仅报道别人的研究结果,而且能自己调研,总结和提出新思想。他在书中出色地反驳了信息科技正在接管人类的判断。以他的观察和研究,由于人工智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新的、以前难以想象的壮举,因此询问人们可以做哪些机器人永远学不会的技能是徒劳的。现在该问的是,假定将来人工智能什么都能干,人类会坚持继续做什么?人们做什么会比计算机做得更好?或者再转换一下,有没有什么事,哪怕机器也能做,甚至做得比人还好,但我们还是希望找个真实的人来做的?科尔文想告诉世人的是,不论未来引导我们走向何方,情感智力都是有价值的人类技能之一,人性因素仍将具有区分作用。人际互动的价值远比所能认识的高,人际关系是创造价值的关键之际,是人类价值的核心。能否做一个表现优异的人,取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这与所掌握的知识关系不大。换言之,未来属于那些能不断学习和重塑自我的人,但学习什么?科尔文的答案是在于转变:从知识型劳动者转向关系型劳动者。而要寻找未来工作不被替代的答案,最佳的出发点是掌握人类最根本的技能,“掌握在我们身上逐渐消失技能的人将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人”。

创造无法为技术所取代的价值的能力

今天,在商业社会成功最重要的能力并不是技术,而是人类的共情能力、创造力、社会敏感度、讲故事的能力、幽默感、人际关系拓展与维护能力、强烈的表达能力,这些远非理性和有逻辑的机器能够超越。这些才是人类创造经久不衰的价值,创造无法为技术取代的价值的能力。这些属于人类的能力将最终帮助我们绑住客户,建立文化和有效团队,创造发明。

因此,随着高技能端的工作逐渐被信息科技所替代,知识不再是劳动者最大的价值源泉,而人际交往将成为影响成效和价值的关键因素。

人类更愿意与活生生、有情感的人交往,喜欢过高评价“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行为,而对抽象数据不怎么买账。这是可以理解的,人本质上是个社交动物,人类有史以来都是面对面交往的,而抽象数据可能根本就没有进入文化基因。计算机只是帮助人类从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去做需要人际交往的工作。所以,新的高价值技能来自人类的本质属性:感知他人的思想与情绪、体察人类心理的连续变化、团队合作、建立人际关系、共同解决问题、比逻辑表达更有效地表达自己、人与人的合作。这些技能使我们的情绪更加丰富,生活更加愉悦。

科尔文用强有力的证据持续说明同理心在未来经济中的重要性,那么人类在由计算机主宰的世界中拥有未来吗?依据持续的追踪研究以及个案分析,科尔文举出了一些令人着迷和多样化的例子。他解释说,同理心是机器可能永远不会打败人类的东西,其他被认为难以伪造的无形方面是感情、情感、理解和同情,目前机器的完全模仿还不存在。

顺着这样的观察和思考角度,未来经济会从强调思想转向专注于感受,而不是专注于我们所知道或思考的东西。“随着技术的进步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的技能是我们所喜欢的”,真正的同理心是人类最深层的体验,是了解他人的感受和做出恰当的反应的综合体验,是培养人类最重要能力的关键,这是一项我们天生具备的技能,是计算机无法训练的高价值技能。这就很清楚了,不会被机器替代的,就是那些更加擅长人类交往的、使自己达到异常优秀的程度的人。

花一万小时去建立我们的同理心

早些时候,科尔文在《哪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一书中提出,卓越的才能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多年“刻意练习”的结果,为了获取某项专业的成功,需要至少一万小时的练习。我们通过与人类的互动来阅读他们的情感,识别表情或其他非言语线索是复杂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可是,现在人们使用电子媒体设备的时间在直线上升,生活越来越虚拟化,遂使最根本的同理心得不到满足。有调查显示,年龄在16岁至45岁的美国人,每天有7个半小时花在看电子屏幕上。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人们花在电子屏幕上的时间每天至少9个小时,这还不包括打电话的时间。正因为在电子设备上花费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当代人错过了太多学习阅读人类情感技能的机会,而同理心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进化而成的。保持未来有竞争性工作的秘诀可能在于处理与朋友、家人和同事的深层交往,花费一万小时建立我们的同理心,可能是人类的未来。

科尔文清楚地看到,技术技能和同理心的结合在未来经济中是最佳组合,但纯粹的技能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资产,这导致该书的一部分可能引起争议。传统上女性被认为在同理心上具有优势,在未来经济中,女性比男性更有优势。科尔文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信息:团队中女性越多,团队就越智慧。未来,团队本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团队的智慧增加了计算机在可预见未来经济中无法替代的深层交际价值。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彼得·伯格曾说,现代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必须面对选择量急剧增加。而选择的急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技术创新。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是,作为人类意味着接受人类和社会重塑的责任。科尔文用充满哲学的思想忠告各位读者,身处智能时代,请专注人类独有的价值。

未来的经济,最终将掌握在人类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