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两会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3月12日

查看其他日期

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是科创板发展动力源泉

2019-03-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民企融资:

定年度考核要求 推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上证报:不久前,您曾率调研组赴企业调研。在您看来,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亟需打通的关键节点在哪里?

尚福林: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的天职,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的根本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使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完善金融“精准滴灌”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薄弱环节倾斜。重点是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以下方面打通关键节点。

一是在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创新企业等领域加大补短板的力度,优化金融机构体系。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大银行做小业务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鼓励中小金融机构通过精准服务、灵活服务、贴心服务做强主业、做精专业。

二是在改革完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市场机制方面多下功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强化资本市场功能,为实体经济聚集更多长期资本,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为企业“扶上马送一程”。调动相关各方推进债转股的内在积极性,破解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难、启动难、推进难等问题。

三是根据实体经济需求的动态变化加快业务产品创新,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联合科技企业,激活大数据资源,加快建设大数据金融体系,不断丰富保值增值功能强、个性化针对性好的现代化金融产品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运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成果,探索成本低廉、服务高效、广普实惠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模式。

四是加快建设现代信用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信用基础。完善常态化的正向激励机制,筑牢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以补齐商业信用短板为重点,夯实资本市场的商业信用基础。完善事前合同签订、事中款项结算等信用保障机制,强化基于信用的市场化优胜劣汰机制。加强基层诚信政府建设、考核和督察力度,强化政府信用的示范作用。建立分级预警和分层处罚体系,总结推广联合惩治“老赖”经验,推进个人信息一卡集成,畅通联合惩戒渠道,防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信用投机风险。

上证报:您曾提到,民企和国企的金融待遇在政策规定上并没有差别,但在具体执行时不同机构存在差别对待的地方。针对这一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改革?应如何推动机构做到真正的“一视同仁”?

尚福林:近年来,民营企业总体发展良好,同时也遇到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对此,金融业要落实中办、国办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完善外部推动措施和内部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一是深刻认识加强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的重大意义。民营经济获得的金融服务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不匹配,是客观存在的老问题。

金融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根本立场,把实现金融服务力度与民营经济贡献度逐步匹配纳入顶层设计,列入金融机构年度经营计划,创新市场化方法,提高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质效。这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银行细分市场,拓展银行的市场空间。

二是健全外部推动措施,改善成本—收益—风险结构,以商业利益格局的调整激发金融业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

合理调整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参数,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加快推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支持优质民营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通过差别化的宏观调控政策设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

进一步完善对银行的评价体系,把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量和规模作为补充资本的考量因素,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评价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严肃整治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和乱收费等行为,通过差异化的监管制度安排,优化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成本结构。

进一步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推动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规范发展,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加快建设全国性、区域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改善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风险结构。

三是优化机构内部的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服务民营经济的主观能动性。第一,督促商业银行制定服务民营企业的年度目标和考核要求,逐级稳定传导服务民营企业的压力。第二,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支持力度,强化服务企业数量和信贷质量的综合考核,完善从业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正向激励机制。第三,健全尽职免责机制,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合理缓解从业人员的问责压力。

防范金融风险:

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上证报:您曾表示,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您如何看待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进展情况?当前应如何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

尚福林:目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初战告捷,金融风险发散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结构性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市场乱象得到遏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还比较突出,需要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下大力气巩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成果。

做好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是夯实防范金融风险的经济基础。要结合金融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探索匹配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评体系,优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化运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信贷成本,进一步落实金融系统精准有效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措施,防止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金融业有效防范风险。同时,继续狠抓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不断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