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4月12日

查看其他日期

高质量发展催生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2019-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在产业革命浪潮汹涌而来、各国纷纷出台国家战略抢占制造业制高点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就不能再按日韩模式走,在旧轨道上“弯道超车”,而应努力把握“不连续的、结构化的”机会,从而完成跃迁,实现领先。

最新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显示,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说明经济平稳增长的利好因素在进一步显现,尤其在制造业中最能代表发展质量的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已连续3个月上升,稳中有进态势较为显著。我国制造业正在变革中不断追求高质量的新架构已越来越清晰。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制造业。制造业贡献了全球就业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份额,这还没有算上其间接制造的就业机会。据估计,美国每诞生一个制造业全职岗位,非制造业领域就会出现3.4个同等全职岗位。而现代制造业更是带动整个经济体创新发展的引擎。例如,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公司的研发投入约占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80%。德国之所以成为制造业强国,有两个70%很值得研究,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0%。虽然德国的企业不直接生产产品,企业却凭借核心技术、工艺设计和品牌运营等,获得产品价值的一半以上。高端服务能力已成为决定制造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关键因素。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已踏上了低成本产品到高端产品的升级之路。不过,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制造业不同部门的现代化水平差别显著,部分优秀制造商与低端制造商之间的差异惊人。还有,在科技含量、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制度环境等方面,中国与欧美相比还有比较大的赶超空间。未来,中国将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方面努力发展,从“制造大国”提升到“制造强国”,不断在变革中前行。在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制造业结构持续改善的特征逐步显现,正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向“中国智造”的整体跃升。业内人士预测,数据、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数个十万亿级产业。

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拥有20多个子公司,大部分是销售和服务中心,渠道和销售资源更是遍及美国、墨西哥及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美的集团两年前以292亿元、溢价36.2%成功收购库卡后,目前正在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领域深耕。收购库卡让美的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能力空前提升,同时也让其更为顺利地在“难啃”的欧洲市场开辟疆土,品牌影响力和高端制造形象在全球得到极大加强。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3月PMI显示出新动能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2.0%、51.2%和51.4%,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制造业多数行业仍处于扩张区间。接下来,中国制造业会继续借鉴欧美制造业强国的先进经验,让“中国制造”迅速向“中国智造”转变。围绕制造强国的重大需求,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同时,笔者想再次强调的是,在产业革命浪潮汹涌而来、各国纷纷出台国家战略抢占制造业制高点的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就不能再按日韩模式走,也就是在旧轨道上“弯道超车”,而应努力把握“不连续的、结构化的”机会,从而完成跃迁,实现领先。还有,尽快退出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低端制造业是工业化初期的产物,其主要特点就是一味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品,这恰恰形成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结构之困。而低端制造业,同时也成了银行业不良的重灾区。最新数据显示,不少银行在这一领域的不良率都维持在6%之上。部分企业尤其民营中小企业及低端制造业企业面临经营不畅、利润下滑、融资困难等问题,也导致了银行不良率上升。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低端制造业退出势在必行。而高端制造业则是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的产物。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走向现代高端制造业,这也是全球产业迭代新阶段的客观规律。

无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们还须塑造奖优罚劣的市场机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尽快完善企业诚信系统,加大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抽查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上下游和消费者能便捷获取企业产品质量等相关信息。同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尽最大可能支持研发创新,激励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尤其在鼓励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技术升级上稳扎稳打。目前,各国工业4.0等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迅速,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成本不断降低,这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系统解决方案的完善,这需要有政府系统化的支持政策。

当然,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像格力、海尔、福耀等龙头企业巨大的引领作用。因为大企业尤其龙头企业的转型,不仅要实现自身业务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还将赋能行业转型升级,带动行业全链条共享增值。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人民币国际化与可兑换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