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4月22日

查看其他日期

汇添富基金郑慧莲:浅论投资中的心性

2019-04-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汇添富基金 郑慧莲

在投资实践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很多的“事与愿违”,例如投资者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获得10%-20%的年化收益并不难,但实践表明,在长时间的“股海”沉浮中,最终大部分股民都是“一赚二平七亏钱”;再如,投资者往往想提高投资效率,不断地想抓住各种市场脉络的轮动切换,但最后往往连本金都没有保住;又如,基于长期做出的投资决策,往往不仅长期赚到钱,短期也能赚到钱。而若基于短期做出投资决策,往往短期就赚不到钱。

究其原因在于“欲速则不达”。芒格说,人生最难的事,是慢慢地赚钱。面对资本市场的诱惑,赚快钱是人的本性。而真正的高手需要“呆若木鸡”,只有把自己好胜的心气压下去,让自己不为“飞鸟”所扰动,才能让自己真正沉下心来,感知世界本质的运行规律,然后像敏锐的老鹰一样,精准狠地抓住真正的大猎物。巴菲特也说过,我们要假设一生只能投10个公司,这样,我们每投资一个公司的时候,都会非常谨慎、小心求证和深入分析,从而大幅提高结论的准确性。

做到以上境界非常难,所以我们常说最难的是“知行合一”。因为正确的“知”往往意味着反人性的“行”,但大多数人很难忍受反人性的做法,有时反而是“愚钝”如阿甘者,才能纯粹简单且坚忍不拔,才真的有大智慧。

那么,如何磨炼我们的投资心性呢?笔者有以下四方面粗浅的见解,与读者交流。

第一,建立内心“防火墙”。成功的投资人都是性格的强者。他们会在内心建立一道评价体系的“防火墙”,有自己内部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完全不受市场干扰,这种评价体系是以过程为导向的,与外界的评价体系“以结果为导向”完全相反。

第二,警惕投资“舒适区”。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当我们觉得舒适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在进步,而当我们觉得非常艰难的时候,可能也是进步最快的时候。笔者认为投资中,让自己不舒适的事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投资理念的冲突。市场中的赚钱诱惑有很多,但是投资者需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为”一定是基于正确的初心,基于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不可为”就是要克制小聪明,不去参与某个主题炒作机会或某个博弈机会,并忍受短期业绩排名由此落后的结果。因为这些小聪明没有可复制性,反而会使自己形成一种错误的方法论或价值观,从而为未来埋下更大的“坑”。

二是花时间研究冷门股。当一个公司被各方质疑(比如,公司的短期景气度持续下行,可能看不到拐点),几乎成为市场弃儿的时候,做更深入的研究,如果公司的基本面是扎实的(比如拥有优秀的管理层;继续行驶在长期正确的方向上,即使中间还会经历很多说不清的曲折),则可以考虑买入并耐心等待价值的回归。

三是尝试投资激烈赛道中的优秀公司。据说马云当时没有投资滴滴打车的一个理由是,不投没有竞争对手的公司,这似乎有些独孤求败的矫情,但其实不乏道理。通常而言,投资者都希望能够找到那些含着“金钥匙”的公司,可以安逸地赚钱,即使管理层的水平差一些,即使战略决策有一些错误,都不影响公司的良好运营。但是这种“金钥匙”的优势若被发挥到极致,则变为资源诅咒。事实上,一个看起来并不省心的赛道里可能也会出现很牛的公司。比如,对比阿里巴巴和腾讯可以发现,前者一直在一条充满荆棘和竞争的赛道上前行,而腾讯则在社交网络构成的稳固护城河里安逸地赚钱。曾经大家都看好腾讯,而为阿里巴巴担忧,但事实证明市场看错了。

第三,多读大师的投资案例,使自己内心宁静。比如巴菲特两次投资美国运通,都是在其股价低迷时买入,并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价值的回归,最终都获取了非常出色的收益,这两次投资的等待时间分别为2年和4年,最终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44%和41%。

第四,坚持静思事物的本质。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市场紧密联系,知道市场在追逐什么、抛弃什么,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跳出来,公正客观地衡量公司的价值,这种衡量是我们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完全不应该受市场情绪的影响。

笔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辩证的,人生就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而投资是磨炼心性的最好的工具。真正的高手,高在内心,正所谓“内心平静”。(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