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隆股份林平涛:七十年风雨相随
与新中国同龄同甘同味
|
佳隆股份林平涛:
七十年风雨相随
与新中国同龄同甘同味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作为革命后代,多年以来,我一直努力将佳隆打造成为民族品牌,在壮大事业的同时,积极回报家乡和社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对父亲、对先烈最真切的怀念与感恩。”林平涛深情地感慨道,自己过去70年的命运,始终为国运所系。先有国运,方有家运,方有自己的命运,在国家发展的大机遇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人生的发展之路。
⊙记者 朱文彬 ○编辑 祝建华
“人生如白驹过隙。我有幸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见证她艰难的奋斗历程和辉煌的成就。”在上证报记者采访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之前,佳隆股份董事长林平涛亲笔写下了这段饱含深情的字句。
林平涛,1949年2月出生。回首过往,他禁不住阵阵感慨: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运相连。祖国的强盛,造就了自己成功的事业;个人的奋斗,则汇聚成祖国强大的洪流。
艰辛成长
“我出生在1949年。未满一周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采访刚开始,林平涛便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思潮涌动。
当前,林平涛创办的佳隆股份,已经走过了35年时光,成为全国鸡精鸡粉行业排名第一的民族品牌。
35年,恰是半个古稀之年。林平涛将“佳隆”视为自己的第四个孩子,亲手培育,亲眼看它茁壮成长。
抚今追昔,林平涛很为自己同新中国同岁而感到骄傲: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看过她曾经的满目疮痍,见证过她的独立自主、奋发自强,陪伴着她现在的美丽富强、和谐幸福。
“我的家乡粤东普宁上寮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乞食寮’。”林平涛说,这并非是因为父老乡亲们的懒惰,而是因为地处偏僻,水源缺乏,土地贫瘠,旧中国时村民多为佃农,旱灾频仍致使连年歉收,只能被迫逃荒求生。
童年时代,饥饿如同梦魇一般,挥之不去。
林平涛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也是一个革命者的后代。父亲早在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事业,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遭到敌人的逮捕,受到严刑拷打,落下病根。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先后担任上寮村民兵队长、区组织委员、区供销社主任,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父亲殚精竭虑、尽职尽责,却因为身患疾病,缺医少药,33岁时不幸病逝于工作岗位。
是年,林平涛7岁,哥哥10岁,妹妹4岁,弟弟还在襁褓之中。林平涛回忆说,母亲微薄的工分,难以养活这么多孩子,无奈之下,母亲忍痛要将他送给别人。
“后来,阴差阳错,母亲最终将弟弟送给了别人。”忆及此,林平涛的眼眶湿润起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生计,还在上小学的林平涛就开始找边角地开荒,种地瓜、南瓜。十三四岁时,不忍看到母亲一个人的辛劳,他毅然辍学,为生产队放牛,挣工分补贴家用。
尽管辍学放牛,但林平涛并没有放弃学习。放牛之余,他经常到附近的华侨学校偷书看,学校老师见此也不忍戳穿。林平涛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完成了人生的启蒙。由于是革命后代,又勤奋好学,15岁时,林平涛被生产队看中,成为生产队和民兵营的一名出纳。
“我当时管钱管得很好。”说到这,林平涛的脸上泛起开心的笑容。
屡屡跌倒
食不果腹,在当时仍然是一个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生存体验。
“青年时期,我所有的奋斗与挣扎,都是为了摆脱贫困,让家人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宽。但是受当时环境的制约,种种努力最终都收效甚微。”林平涛感慨道。
在一次田间劳作中,林平涛听一位到过香港的长辈说,香港人熬鸡汤只喝汤,喝完汤把鸡肉都倒掉了。林平涛惊得目瞪口呆,以为是“天方夜谭”。
后来,林平涛偶然尝到华侨从香港带回来的罐头食品,那种味道,让林平涛感觉就是人间最难得一见的珍馐美味。
“那时候的我,自然而然就萌生了一个梦想:等我长大了,我要做美味的罐头,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享受这样的食品。”林平涛说。
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
17岁那年,林平涛迎来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当年,他被抽调去汕头罐头厂和工业学校,学习食品工业技术,第一次接触食品企业,从此,便与食品结下一生之缘。
“说是去读书学习,其实就是当学徒,边劳动边学习,从罐头厂到轻工机器厂,反复辗转了好几个工厂。”林平涛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筹建的普宁县罐头厂从事食品生产工作。他拿到的第一份工资,就是给母亲补贴家用,并挤出几块钱来供弟弟读书。
当时,因为听说弟弟被寄养后经常遭到打骂,母亲不忍心又把弟弟接回了家。林平涛的工资收入虽然还不错,但对于多口之家来说,仍只是杯水车薪。
做生意的念头,开始在林平涛的心中萌生。
工作之余,林平涛在当地的华侨大厦附近试着去碰碰运气。头脑精明的他,通过帮助回国探亲的华侨买东西,挣了点外快。然而,不幸的是,他很快就被举报“投机倒把”,不仅被关了大半年,工作也丢了。
“一大家人又陷入窘境,母亲也哭得差点不省人事。”林平涛回忆道,那年他25岁,已经结婚并有了两个孩子,全家七八口人住的房子只有十五六平方米,简陋的房子下面就是猪圈,用来养猪。
其后,林平涛又“外流”到江西井冈山,修机场、挖煤矿、种西瓜,六七年时间,林平涛忍受着水土不服,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林平涛南下海南,先在一家乡镇企业做肥皂的技术工,赚了160多块钱。他就用这些钱在海南做生意,卖衣服、手表之类,但不幸又被关了起来,一关又是几个月。事业之门,再一次朝他关闭。
天赐良机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人生的黑暗日子里,挥笔写下一首著名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984年,林平涛结束了十多年漂泊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当看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南粤大地掀起滚滚春潮,一派生机勃勃,林平涛心潮澎湃,顿时涌起了开创一番事业的激情,梦想之芽开始破土而出。
“当时我借了几百块钱,找了两个伙伴,凑了一千多块,创办水果加工厂。”林平涛告诉记者,他是当地第一个办工厂的,“算是当地办企业排头兵吧。”
佳,好也;隆,兴旺也。“佳隆”的企业字号,寄托了林平涛太多的人生期望。
创业伊始,林平涛自己收废瓶子、清洗、装罐,但南方人爱吃新鲜水果,一开始水果罐头的销路并不好。后来,他让弟弟踩着单车去汕头碰运气,就此结识了一位批发商,将罐头发售到江西、湖南等地,才开始有了转机。
期望归期望,现实归现实。林平涛怀着“佳隆”的美好期望,现实却很残酷。
“也许是老天的考验或是命运戏弄,正当公司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同舟共济、挺过难关的时候,合作伙伴竟然带资撤离,再加上汕头某公司的欺骗和赖账,刚诞生的佳隆像一棵幼苗遭到狂风暴雨的摧残。”
在外界看来,佳隆倒下去再也无法翻身了。对林平涛来说,这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候。
濒临绝境之际,林平涛只得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他鼓励全家团结一致,为挽救佳隆而奋斗。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1986年,一场大台风,成了林平涛人生中的第二个转折点。
“天赐良机。”林平涛很兴奋,当年的一幕又重上心头。那一年,荔枝大丰收,就在快要收获的时候,一场台风不期而至,挂在枝头的荔枝被台风刮得遍地都是。
当所有人不敢出门的时候,林平涛认准了这个天大的机遇。他从银行贷出2万元,带领家人租了两台大货车,顶风冒雨去收购荔枝。
“一大筐只要5毛钱。”林平涛回忆,当时荔枝罐头特别畅销,等到台风过去的时候,周边罐头厂却没有荔枝做罐头,而佳隆却生意火爆,产品供不应求。
林平涛因此收获人生的第一桶金——赚了好几万元。此后,佳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壮大了自身实力,开启了不断向好的发展征途。
“机遇,是一种火花,瞬间熄灭。”林平涛颇为感慨,“你需要有眼光和勇气,才能抓得住。”
坚持初心
随后的几年,水果罐头的市场发生巨大变化。1990年,随着冷冻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北方人也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热带水果,水果罐头的销售受到严重影响。佳隆该何去何从?
1992年,南粤春来早。“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一语点醒梦中人。
一次,林平涛的长子在广州的商店中看到了国外的鸡粉,售价几百元一罐。这让林平涛看到了新的机会。“怎么会卖这么贵?赶紧买几罐回来,我们做做研究。”林平涛吩咐道。
1993年,佳隆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桶鸡粉调味料,产品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正式从罐头领域进入调味品领域。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予了佳隆股份迅速发展壮大的时代机遇。虽几经波折,佳隆仍在风雨中不断成长壮大。
2002年,佳隆完成股份制改造,佳隆股份正式成立,吹响了向资本市场冲刺的号角。2010年,佳隆股份在深交所挂牌,募集资金超过8亿元,为此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缺衣少食的短缺经济时代,让中国人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当前,转型升级成为我国经济换挡变速下的必然选择。强起来,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使命。
“实业是基础。”林平涛说,资本市场充满诱惑,但佳隆股份没有去玩资本,而是一直坚持初心,深耕食品行业。近些年来,资本市场并购风云四起,卖壳借壳案例频现。事实上,佳隆股份也多次遇到“机会”,但都被林平涛拒之门外。
在佳隆股份生产基地的门口,林平涛亲笔题写了“做百年企业创民族品牌”十个大字。“现在是品牌时代,而品牌背后最终要看的是质量。”林平涛告诉记者,佳隆是自己的第四个孩子(其膝下有三子),自己亲手带大,不会卖给别人,而是要传承百年。
“如果自己做不到这个使命,就要让下一代接着去做。”林平涛说,这就是他的初心。
薪火相传
人生七十古来稀。照理说,林平涛完全可以在此时选择颐养天年。但“做百年企业”的雄心,仍深埋在林平涛的心中。
每个月的大半时间,林平涛都会走进生产车间、实验室,关心着企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此外,他也经常外出调研,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捕捉着可行的并购机遇。
“我为祖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同时,我在享受着新时代给予我们企业家优越创业环境的同时,也深深感恩父辈筚路蓝缕、开辟荆荒、利益千秋的伟业,也明白什么是企业家的责任与使命。”
林平涛说,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斗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将这种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代代相承。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作为革命后代,多年以来,我一直努力将佳隆打造成为民族品牌,在壮大事业的同时,积极回报家乡和社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对父亲、对先烈最真切的怀念与感恩。”
不久前,林平涛读到一篇文章,“企业家是现实社会中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也要创造利润,但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促进社会进步……”他对此颇为感同身受。
“企业家的成功不仅在于为个人创造财富,更在于为社会积蓄正能量。”林平涛说。在自己取得个人成功的同时,林平涛也在积极回馈家乡的建设,捐资捐款,不遗余力。
采访最后,林平涛深情地感慨道,自己过去70年的命运,始终为国运所系。先有国运,方有家运,方有自己的命运,在国家发展的大机遇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人生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