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地球、生命与人类的
“警世恒言”

2019-05-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起源》
  万物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著
  孙 岳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4月出版

——读大卫·克里斯蒂安《起源:万物大历史》

⊙陈华文

上月初,宇宙“黑洞”照片首次公开,这是历时近2年分析产生的重大科学成果,有200多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与,调动了全球9个天文台的力量。而未来的观测更可期待,人类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严格检验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探索靠近黑洞引力半径附近的吸积流与外流物理。

这些年来,探究宇宙与地球、生命与人类的起源,从宇宙、地球与环境的多重维度研究历史,渐成风潮。追问起源,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人们由此逐渐认识到,探究人类历史,无法抛开地球生命演化历程和忽略自然环境变迁。由此,大历史叙事成了“显学”。在众多“大历史”著作中,《起源:万物大历史》因带来太多思考空间而具有沉甸甸的分量。现任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75岁的大卫·克里斯蒂安教授是“大历史”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协会首任创会主席。包括本书在内,他的《时间地图》《极简人类史》等系列著作,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地读者对人类历史的全新“发现”。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至今。我们习惯了人类中心论,谈历史时,关注的是国家兴衰、王朝更替,视野之内也多是围绕人类来讲述,却长久忽视了人类史之外更长时段,以及宇宙、地球、生命的大历史。近100年来的科技进步,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到阿波罗8号飞船拍出的首张月球照片,到基因、引力波、互联网的发现与发明,科学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科技进步,让我们有条件追溯更久远的万物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旨在突破人类中心论,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讲起,涵括万事万物。宇宙大爆炸、恒星开始闪耀、恒星濒死后新元素的产生、太阳及太阳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现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等等一一呈现。克里斯蒂安用一半的篇幅演绎万物的来龙去脉,融通科学与人文,汇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众多见解,用无边界的融通知识,编织了一幅贯通宇宙万物的演化全图。

人类的终极追问中,起源是个避不开的本质问题。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圣经》上说万事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中国的传世神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古希腊神话中原始宇宙起始于大地女神盖亚等最早的神灵,印度神话里说众生之父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开始于原始海洋神努恩……这些起源故事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当时的人们寻找一种对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

今世以来,人们不再求助于传世神话,而对世界提出整体性解释,则是科学家们在做的事。从文艺复兴至今,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家,都为此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曾经,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大地大人最大等。今天看来,这些观点幼稚而愚昧,但确实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今天,人们明白,在浩渺的宇宙和漫长的时间面前,地球上的万物,不仅渺小,且是瞬间的过客。据此,关于时间尺度,大历史有个绝妙的比喻: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恒星和银河系出现在大约12年以前,太阳和太阳系的出现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最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最早的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城市出现在大约3分钟以前,主导世界的现代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人口到达70亿和互联网普及,只不过是最后1秒钟的事。

作为一部自然历史与人文交融的科普之书,在兼顾生动性、可读性的同时,《起源:万物大历史》还试图阐释新认识和新观点。宇宙是什么?按书中的观点,宇宙就是能量,物质由能量构成,它催生万物,催生原子、质子、中子,催生恒星和地球,并创造生命。由此观之,从本质上说,人类的实践就是获取能量并利用它改变周围的环境,进而促进人类的进化。它支撑科技,发动战争,也催生文明。如今的化石燃料正面临新的革命,能量的进步,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同时,能量引发变革,信息指引变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变化都是信息,这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构成及演变的奥秘。信息与能量一起在人类历次重大的文明进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代代相传,使知识量暴增。人类会创造和分享越来越多的信息,并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量和资源。进入信息社会,新信息使人类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有能力将世界联成一体。

人类的本质及其特性是什么?本书认为,人类史始于集体知识,人类能够集体学习,让知识在一代人内部或是几代人之间,都能传播和共享。这是一种能更快速地“适应”环境的方法。所以,集体知识就是人类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识,是人类智慧的基础。

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人类对神秘宇宙的了解,仍只是冰山一角。对人类生命起源的求索,尽管有了粗略的线条,但依然不够清晰。仰望星空或回望过往,自然世界依然扑朔迷离。当今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是:呵护地球生态环境,合理开采自然资源,加快科技进步寻找并利用新能源。因此,无论全球各地的人们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保护地球、守护绿色,维系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环境,都应成为共同的行动。

所以,这本讲述宇宙与地球万物历史的作品,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警示世人理性地认识自我,在建设宜居地球的未来之路上,付出有诚意的行动。46亿年了,地球一路沧桑走过,历经无数坎坷,哺育自然万物、人类及文明。这个层面上讲,地球这颗蓝色星球在宇宙中依然璀璨而伟大。而珍惜并节约自然资源,是为下一代生存留出后路。科技界要加快脚步、开足马力,寻找和研发新能源,这个时间越短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