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光股份:聚焦光学镜头 擦亮信息化时代的“眼睛”
|
⊙记者 朱文彬 ○编辑 祝建华
3月29日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5月10日一轮问询,5月21日二轮问询,6月11日首发上会通过,6月13日正式提交注册申请,在科创板的门前,福光股份叩门之声越来越紧。
上天可以“窥视”寒宫嫦娥,下海可以“远望”五洋鱼鳖,入则探晓室内动静,出则锁定城市安防,作为全球光学镜头的重要制造商之一,福光股份为何能闪耀出非常之“光”?
近日,记者溯光而行,来到闽江之畔的福州马尾区江滨东大道158号,一窥究竟。
聚焦光学主业
在福光股份展厅,各类大小不一、型号各异的镜头,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在这里,有小的只可看到一个圆点的镜头,也有大的如圆盘式的镜头,有组成球状的鱼眼镜头,也有组成探枪式的方形镜头。置身其中,有随时随地被锁定的感觉,令人惊叹。
福光股份董秘黄健向记者介绍称,福光股份诞生于1958年成立的国营八四六一厂,60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孜孜不倦的探索进步,公司已经走在了国内光学镜头行业的前列,产品覆盖包括激光、紫外、可见光、红外系列全光谱镜头及光电系统。
“别看这些镜头是一颗颗凹凸镜片简单的组成,背后实则是深厚的技术积淀。特别是光学设计,需要大量方案和模板的积累,还需要有熟练人才设计的灵感和反复的摸索试验,才能带来技术的不断突破。”黄健说。
据了解,光学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融合光学技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诸多先进科技的技术引领型产业。光学镜头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需要几何光学、薄膜光学、色度学、热力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源技术、微显示技术等学科的高度集成。镜头设计、生产工艺以及精密加工等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是行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点。
据福光股份招股书(注册稿),目前,公司已掌握非球面设计技术、高强度轻量化设计技术、膜系设计技术,相关光学产品具备焦距长、相对孔径大、线视场大、宽光谱、空间分辨率高等性能。公司拥有全光谱镜头的设计技术、全光谱膜系的设计加工技术,包括紫外光、可见光、短波红外、中波红外、长波红外及激光等,因此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涵盖安防监控、工业检测、森林防火、辅助驾驶及航空航天领域。公司拥有二组元到多组元的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特别是应用在高变倍比、长焦距变焦镜头的设计等领域,多个产品替代进口,2018年设计开发出25-300mm、8K高清的连续变焦镜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得益于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福光股份2017年在全球安防视频监控镜头销量市场占有率达到11.8%,全球排名第三。特别是在变焦镜头领域,福光股份在全球的销量位居第二位,市场占有率约为8.9%。
黄健介绍,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崛起,以及未来智能化时代和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给光学镜头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福光股份将坚守光学主业,“打磨好自己的镜片,聚焦好自己的镜头,发出好自身的光芒。”
响应两用技术
“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定位,每个公司也有每个公司的追求。”黄健透露,近年来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大量普及,而福光股份没有深度参与此类消费级镜头的红利,是由于公司始终跟随光学技术的前沿领域,率先满足“定制产品”的技术需求,再从定制产品技术过渡到民用的非定制产品。
此外,福光股份的产品属于高端系列的玻璃光学镜头,对于追求成本优势的消费级终端产品而言,比如智能手机等,更倾向于采用塑胶光学镜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提高,4K超高清、8K超高清等高端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公司未来的民用产品市场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
在“定制产品”方面,福光股份的主要产品包含特种光学镜头及光电系统,广泛应用于“神舟系列”、“嫦娥探月”等重大航空航天任务及高端装备上。
同时,福光股份还具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比如全球首创的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截至2019年3月6日,公司共拥有1项国防发明专利、175项发明专利、16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外观专利。
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福光股份“定制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825.57万元、3729.84万元和7009.70万元,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3%、6.48%和12.74%,逐年提升。
“虽然‘定制产品’的比重不算高,但只要定制产品有需要,我们能保证非定制产品产能随时转化为定制产品产能的需要。”黄健告诉记者。
目前,福光股份的“非定制产品”主要包含民用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红外镜头、物联网镜头、AI 镜头等激光、紫外、可见光、红外全光谱镜头,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技术,大都是从定制产品技术转换而来。”黄健说。比如车载镜头就是来自于此前定制特种车载镜头的技术,近年来这块业务发展很快。
数据显示,福光股份2018年的车载镜头业务收入为1178.1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14%。而2017年该业务的收入为220.8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0.38%。
当前,福光股份与国内知名的光学科研院所、军工集团及下属科研单位具有长期合作的关系,光学科研背景深厚,通过两用技术,提升了定制产品和非定制产品的高效创新。
瞄准新兴领域
黄健说,未来,公司“非定制产品”的主要方向在新兴领域的市场。公司将进一步开拓车载镜头、红外镜头、物联网及AI镜头等新兴市场,推进在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和技术升级,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光学系统供应商,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中发挥作用。
福光股份招股书表示,物联网镜头、AI 镜头是公司当前重点布局的新兴领域,目前已经与华为、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地平线、海康威视等人工智能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安防监控等镜头应用的已经或逐渐趋于成熟,车载成像、红外热成像等新兴领域,将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新力量,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逐步落地,正将光学镜头应用至国民经济更广阔的领域。光学镜头将成为未来信息化世界的“眼睛”。
黄健向记者描述了未来的市场空间。“2018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在2亿辆左右,按照平均每辆需要1.5颗镜头计算,就应需要近3亿颗车载镜头,这个市场空间太大了。未来,汽车不仅需要倒车镜头,还需要前置镜头,大型汽车还需要安装疲劳监测镜头等,空间非常大。”
据TSR报告,2021年车载镜头规模将从2017年的0.89亿颗增至1.43亿颗,复合增速约13%。
“不过,车载镜头的产品导入、验证周期比较长,还有一段路要走。而一旦完成前期的导入和验证工作,车载镜头的量起得就比较快。目前,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市场的接受度起来。”黄健说。
此外,在高清镜头领域,TSR报告预测,1080p及其以上的镜头规模将从2017年的1.36亿颗增至2021年的1.87亿颗;在红外镜头领域,Maxtech报告预测,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3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80亿美元。
黄健告诉记者,公司还将布局更为高端的机器视觉使用的超精密光学领域。在公司拟募投的三个项目中,其中之一就是“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公司计划在非球面压铸、红外镜片加工、非球面玻璃镜片加工等高精度加工技术方面继续寻求突破,提高光学镜头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水平,促进红外探测镜头、高端医疗设备光学系统、激光投影镜头、紫外光学系统、大口径天文观测镜头等国际高端镜头的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