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落两“子”
中集欲借分拆突围多元业务估值困境
⊙记者 时娜 ○编辑 邱江
继2017年成功分拆空港业务借壳上市后,中集集团分拆车辆业务在港股IPO本周也取得重大进展。27日,中集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车辆”)正式在香港启动公开招股,即将成为中集旗下继中集集团、中集安瑞科、中集天达之后的第四个独立上市平台。
中集系将再添一上市平台
中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物流与能源行业装备及服务提供商,旗下拥有八大业务板块,其中又以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工装备、空港装备等为主。从营收规模来看,中集车辆目前是中集旗下第二大业务板块。
中集车辆向港交所递交的经修订聆讯后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中集车辆营收分别为145.55亿元人民币、193.67亿元人民币和241.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7.53亿元人民币、10.11亿元人民币和12.32亿元人民币。中集车辆目前在全球拥有31个制造和组装厂。
根据招股书,中集车辆H股将发行2.65亿股,占中集车辆已发行股本总数的约15.01%,每股发行价在6.38港元到8.08港元之间,预计募集资金金额最多为21.41亿港元。公开招股日期为2019年6月27日至7月3日。
中集车辆此次H股发行设置了15%的超额配售权,将根据上市后的二级市场表现决定是否行使该配售权。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按招股价区间计算,中集车辆的市值将介于112.61亿港元至约142.61亿港元之间。完成发行后,中集将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直接及间接拥有中集车辆已发行股本的53.82%;若超额配售权获行使,中集的持股占比则约为52.64%。
值得注意的是,中集车辆其实是中集2017年以来从母公司分拆出来独立上市的第二块业务。2017年,中集将旗下主要从事空港业务的德利国际分拆出来,并将其全部注入港股已上市公司中国消防,进而将中国消防变成其持股50%以上的控股子公司。加上在2008年就分拆至港股上市的中集安瑞科的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板块,目前中集八大业务已分拆出“三大”。而通过分拆上市,中集集团也成功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打造出“中集系”。伴随着中集车辆的上市,中集将拥有中集集团、中集安瑞科、中集天达、中集车辆四个独立上市平台。
港股频现分拆子公司上市
不断分拆会不会掏空上市公司?面对这样的疑问,中集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能够成功上市,中集车辆的融资空间有望得到拓展,国际化管理水平、独立品牌溢价也有望得到提升,这些均有助于车辆业务的未来成长。由于中集车辆上市后仍将并入中集财务报表,中集车辆的发展也将提升中集集团整体价值,给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
事实上,自1982年投产以来,中集集团在物流、能源装备等领域已成就近20个世界冠军产品,如集装箱产量全球第一、ISO液体罐箱全球第一、半挂车销量全球第一、旅客登机桥产品综合实力全球行业第一等。自1994年上市以来,中集集团连续24年保持盈利,2018年营收约935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离千亿级跨国产业集团仅一步之遥。
然而,截至6月27日收盘,中集集团A股市值仅400亿元人民币,市盈率(TTM)为12倍,市净率1.15倍;H股更为惨淡,市值仅265亿港元,市盈率(TTM)为7.6倍,市净率仅0.58倍。
“市场往往不愿意给业务多元的企业太高估值,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很难给这类公司进行准确行业归类,这会导致这类公司常年缺乏行业研究员的跟踪,进而很难获得大基金的青睐及重仓投资。另一方面,多元业务的企业,母公司股票估值低会掩盖旗下子公司的真正价值,投资人可能注意不到子公司的价值,即便注意到了,也不敢因一个板块投资母公司股票。”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不仅是中集,很多业务多元的上市公司都存在估值低问题,如香港上市公司复星国际市盈率只有5倍多,市净率仅0.72倍;联想控股的市盈率也只有8.7倍,市净率为0.66倍。为了跳出多元业务估值陷阱,港股很多公司也像中集一样,在积极寻求分拆。
据统计,2018年年初至今,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港股市场有38家上市公司发起了39次分拆(联想控股发起了两次)。其中,分拆子公司在港股上市的最多,达23家,包括复星国际分拆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平安分拆平安好医生、碧桂园分拆物业板块碧桂园服务等;分拆子公司到A股上市的也有12家,包括石药集团分拆旗下新诺威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威胜控股、微创医疗、金山软件拟分拆子公司在上海科创板上市;腾讯、华泰证券、新濠国际等,则选择了分拆子公司去美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