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聚焦科创板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7月23日

查看其他日期

华工科技马新强:
50多项“中国第一”赋能高端制造

2019-07-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马新强

⊙记者 覃秘 ○编辑 吴正懿

“我觉得‘唯一’可能太绝对了,应该是领先比较多。”日前,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马新强做客由上证报和约珥传媒联合打造的《直面掌门人》,面对主持人关于“独家绝活”的提问,这位文质彬彬的儒帅如此回答。

今年是华工科技成立20周年,从一家年营业额不足8000万元的校办企业,到去年营收超过50亿元,华工科技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不过,马新强并不满意。他说,通过20年的努力,经营团队更加成熟,人才队伍更加健全,各种制度更加有效,“华工科技的基础打得还可以,未来5年,一定是快速发展的5年。”

“没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好做,但利润率低,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有相当的利润做保障,否则你拿什么去兑现对员工、股东的承诺。”马新强说,如果一家企业不能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不能为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不能为股东提供好的回报,绝不是一家好企业。

马新强说,华工科技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个目标: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现在,华工科技已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品牌。“成就一流品牌,我们靠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开放的胸襟,不断批判、进化。”马新强说,这是他的梦想,也是全部华工科技人的梦想。

校办企业闯市场

1999年,华工科技由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家校办企业重组设立。成立伊始,马新强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撕掉“校办企业”的标签,走市场化之路。

当时已在高校科技企业里“扎”了12年的马新强,对市场化有着深刻的体会:“高校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背靠高校,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人才,同时劣势也比较明显,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再加之产权不清晰,行政属性明显,导致企业缺乏后劲,持续发展能力差。”

围绕市场化,华工科技先后实施了四项重要举措: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按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利用上市募集到的一部分资金实施海外并购,成为行业内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搬离校园,在现代化的科技园内开疆拓土,为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打下了基础;实行人才市场化,有计划地引进社会成熟人才、优秀大学毕业生,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薪酬市场化。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