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于打新
外资欲深度参与科创板投资
⊙记者 王彭 ○编辑 张亦文
伴随科创板首个交易日落下帷幕,不少前期参与打新的机构投资者收获颇丰。根据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此前披露的网下打新配售结果,除了公募、私募、养老金、社保等机构积极参与其中,部分QFII也成功入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仅有少数QFII参与科创板投资,但未来随着外资研究力量的加强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必将有更多机构参与其中,而外资对于初创企业更加成熟的定价经验也将有助于科创板的长远发展。
QFII试水科创板打新
尽管目前外资只能通过QFII渠道参与科创板投资,但不少外资机构仍然积极参与了首批科创板公司的打新。
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的网下配售结果公告显示,高盛公司、富敦资金管理有限公司(富敦绝对回报中国A股基金、富敦卢森堡基金-中国A股)和大成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成中国灵活配置基金)等三家外资成功入围。另外,在澜起科技披露的网下投资者初步配售明细表中,也出现了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富敦资金管理有限公司、大成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QFII的身影。
相较于已经参与的机构,更多外资机构表示,正积极关注科创板的发展进程并加强研究力度,等待合适的入场时机。
沪上一位外资私募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科创板在机制设置上非常鼓励机构参与,而从认购情况来看,机构也是占了较大比例。公司研究团队目前比较关注的是机构的交易行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掘出企业真正的价值,并把价格定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外资具体如何参与科创板,每家公司的策略都有所不同,我们公司的很多产品现阶段都没办法直接投资,但是未来肯定会加强对这一板块的研究。”上述人士补充道。
摩根资管中国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表示,科创板开市以后,市场交易与科创板公司的管理层及企业治理等因素之间如何互动,其产生的良性影响如何推动科创板企业进一步发展等,都是后续需要跟踪观察的重点方向。
外资入场有利于
科创板长远发展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经验会令外资对科创板公司的定价更加合理,因此,随着相关制度逐步完善,未来外资的大举参与将有利于科创板的长远发展。
高盛在此前发布的一份研报中称,中国科创板发展到成熟阶段时,潜在市值预计将高达2万亿美元。研报显示,2万亿美元的市值来自于160家未上市的科技独角兽企业的半数(3500亿美元),合格的红筹股、ADR或H股潜在的次级上市公司(550亿美元),以及高盛由上而下对中国科创板的预估,并且参考了美国及韩国科技板相较主板的市值比率。
面对科创板这块诱人的“大蛋糕”,除了二级市场投资,外资机构希望能从一级市场中分一杯羹。“瑞银证券希望把瑞银集团在全球投资银行业务的技能和市场化定价的经验带到科创板投行业务中,从而为科创板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我们也会积极调动境内外各行业组的相关资源,深入挖掘并培育优质科创企业项目。”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行部联席主管孙利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