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乡村产业集群成链融合发展的几个样本

2019-07-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 鑫

除产业链外,乡村产业还可结合自然环境、空间地域、交通区位、历史文化等优势集群成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等,构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造产业空间新形态。乌镇互联网小镇、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北京房山基金小镇的形成就是这样的成功例子。

继去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后,近日国务院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凸显了推进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及其紧迫性。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而集聚群成链是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或要求。但对乡村产业来说,一方面,乡村大多资源分散,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薄弱,难以像城市那样产生内在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乡村是生活、生产、生态共生的载体,承担着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生态屏障、保护环境等功能。因此,乡村产业需要建立政府统一规划,形成市场运作机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构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实现产村、产镇、产城融合,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有机结合。

乡村产业集群成链首先要解决的是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问题。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是乡村相对于城市的一大资源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满眼苍翠的乡村环境为基础,可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观光和农事体验等旅游观光产业。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产业集群成链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人口流失、生产和生活方式落后、居住地分散、资金匮乏,导致乡村环境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薄弱。这需要政府牵头统一规划,广泛筹集建设资金来加以完善,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成链效应。在这方面,浙江省永嘉县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永嘉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悠悠楠溪三百里,水秀岩奇滩林美,具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人文资源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2015年之前,永嘉县是个省级城乡差异大、交通设施落后的欠发达县。好在当地非常重视对环境保护,严格规划功能区,在楠溪江中上游实行“工业零准入”政策,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从而保住了楠溪三百里一江绿水。为了促进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成链,永嘉县加强了交通网络建设,规划打造全面融入全省1小时交通圈、县域中心镇半小时交通圈和城乡(景区)微循环圈三个“交通圈”,以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同时规划建设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将分散的传统文化遗迹和村寨风情景点整合在一起,发展成为全域旅游区域,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例如,已建成的岩坦镇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总长10公里,共14个村庄,开辟了“一村一特色”和全域旅游水上新航线等具有楠溪特色的旅游项目。这条示范带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就接待了游客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在永嘉县岭上人家自然村,依托特色古建筑开设了“烤全羊”特色农家乐餐厅,集体打造了“岭上人家”农特产品商业区,和免费的农事体验,逐步形成了一条以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2017年这个自然村接待游客70多万人,实现旅游休闲收入3000多万元,销售农特产品收入170多万元,户均年收入40万元以上。

实现乡村产业兴集群成链的途径和相应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农工商一体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三大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形成农业全产业链,并延长价值链。大多数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在储运、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信息沟通等方面都有很大限制。这不是单个农户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能独立完成的。有效的办法就是形成农资采购、种植、储运、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统一品牌,提高产品链价值。山东聊城的蔬菜之所以能销往全国和日本、韩国等国,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再如开展工商合作,以工带农、以商促农,促进农村产业和主导产品与城市消费市场相连接,特别是与城市居民的旅游业、餐饮业、养老业、健康业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仅仅依靠本地市场发展农业是不够的,也不能简单移植城市二、三产业,而要立足本乡本土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价值链,融合旅游、教育、文艺、餐饮、科普、高科技农业等多种业态的二产和三产,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方面具体的做法主要是依靠乡村工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和引进城市龙头企业、科技人才和科技项目,聚集现代生产要素,通过以企带乡,兴建工业园区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统筹布局带动乡村形成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研发、服务、现代营销等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充分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除产业链外,乡村产业还可结合自然环境、空间地域、交通区位、历史文化等优势集群成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等,构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创客和创新创业企业集聚,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产业空间新形态。如乌镇互联网小镇、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北京房山基金小镇的形成就是这样的成功例子。

(作者系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