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研究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9月10日

查看其他日期

运用金融科技实现“以税定信”

2019-09-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线上化的数据中,税务数据无疑是财务关联性强、欺诈难度大、覆盖率最高的优质数据。对税务数据的运用,为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了可能。

以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正在渗透小微企业信贷,而智能信贷技术在“税务贷”领域已经融入传统金融,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舒典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近年来随着各类线上化数据产生,尤其是对税务数据的运用,为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了可能。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基于金融科技手段,挖掘小微企业税务数据的价值,运用金融科技平台的连接能力降低连通成本,从而使小微企业的画像越来越清晰。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银行普惠金融客群下沉,实现“以税定信”的推动力。

银行税务贷的探索

在线上化的数据中,税务数据无疑是财务关联性强、欺诈难度大、覆盖率最高的优质数据。一个企业的纳税规模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公司的业务体量、在行业中的地位。如果能够掌握纳税相关的开票数据,还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范围变更、上下游关系等动态数据。

早在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提出了“银税互动”概念,让小微企业通过税务数据进行信用证明,无抵押无担保地获得贷款。

对此,各大小银行响应号召推出一系列税银贷产品:“税e融”、“云税贷”、“税微贷”、“税易贷”、“税融通”。然而,大量税银贷产品的推出并未改变信用贷的处境,在实操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获得税务局数据授权难。并非每个银行都能接到税务局数据,地方性税务局常常只为本地城商行开放。同时,很多地区税务部门并不具备数据开放的能力。其次,各地税务局数据系统差异大,即便与某地税务部门已经有接口,税银贷如果想要跨地区,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税务局进行定制化接口开发,开发成本非常大。第三,税务局数据不标准。在跨地区业务中,各省市税务局的数据格式、统计口径不尽相同。第四,银行风控严格导致成本增加,不少银行在税务数据以外,还会用线下的方式对企业进行“二次评价”,这又使尽调成本陡增。

税银贷的三种常见商业模式

目前税银贷有三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最为传统的是上述银税直通模式。由税务局与银行自建平台合作,针对性地对当地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但银行与税务局直连的模式开发边际成本高,常常局限在某地区某几家银行,导致信贷规模有限。

二是金融科技公司搭建第三方通道。由部分金融科技企业充当桥梁作用,通过建立银税互动平台,在企业授权的前提下为银行提供平台对接、信用报告等专业化的服务。金融科技公司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根源出发,通过数据筛选、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寻求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以涉税数据为核心,结合工商、司法等数据全面分析企业经营情况,逐渐形成“以税定信”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帮助银行提供信贷决策,帮助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

据微众税银提供数据显示,目前微众税银已累计与30多个省市国税局、150多家银行总行与大型金融机构实现了合作,为超过400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税银服务”,协助银行累积放款额超过千亿元。

三是电子发票平台。发票数据是企业财税经营数据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电子开票平台通过对平台内企业开票数据的挖掘分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税务贷服务,成为了财税信贷中的重度参与者,比如航天信息旗下的诺诺金服、发票云生态企业百望股份旗下百望金融,而第二梯队的纸质发票印制厂商东港与企业财务SaaS服务商用友、金蝶等近年来也开始加入市场。

发票数字化趋势强劲,通过开票信息可以较精确的推算出企业财税经营状况。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发票数据拥有更精准的上下游信息,税务数据中往往只能反映一家企业按年度、月度的税务收支情况,发票则能够通过发票抬头,反映出企业甲方、乙方等上下游信息,从而判断出该企业的固定生意往来稳定性,上升下降趋势等。二是发票数据可以动态反映供应链问题。税务数据往往是过去12至24个月的静态数据,而发票数据则可以看到这段时间的动态变化。比如说这家企业一直在给某企业稳定开票,如果忽然开票中止,发票数据可能能预测出供应链上的问题。三是发票明细可以反映风险:发票往往有明细,可以由此推算出该企业的经营类目变化、各项开支的是否合理等欺诈风险与经营风险。同时,在为用户进行信贷生命管理时,也可以及时监测异样支出并预警。

由于发票数据为电子发票平台的自有标准,对数据的利用不再有数据口径不标准、地域限制等制约点,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长尾化。平台可作为联合发布方,与银行共同开发上线产品,比如2017年浦发银行与航天信息·诺诺金服联合发布“浦发银行-诺诺银税贷”,为浦发银行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信用贷款服务。

以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正在渗透小微企业信贷,而智能信贷技术在“税务贷”领域已经融入传统金融,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线上维度与官方数据源的开放,未来不排除有更多公司获得相关授权,为小微企业信贷添砖加瓦。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的问题,或许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作者工作单位系品钛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