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10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提升营商环境:上海样本的比照价值

2019-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 鑫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营商环境由去年的第46名上升至第31名,首次进入全球前40名。这是就全国整体营销环境而言的,并且是站在外商投资的角度评估的结果。世行以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指标数据为基础评估我国营商环境,其中“上海样本”权重占比达55%。因此,评析上海提升营商环境水平的样本,很有意义。

世界银行将营商环境定义为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运营到结束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综合,即影响企业活动的各要素。世界银行每年会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指标包括办理施工许可证、跨境贸易、纳税、财产登记、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和信贷、少数投资者保护、办理破产、执行合同等。

这些年来,上海对标先进经济体的经验,打造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例如,在开办企业指标,上海建立了以“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为核心全流程的线上办事系统和线下企业开办服务专窗,实现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一窗同时发放。办理施工许可指标,上海建立了以工程建设项目联审平台为核心的一体化的线上办事系统,线下设立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实行一口受理。获得电力指标方面,上海建立了以电网公司为主体的一站式办电服务和用能方案新模式,以及 “1+N”综合能源服务新模式(“1”个安全经济供电方案,提供能效诊断、节能改造、运行托管等“n”个能源增值服务),实行 “全能型”供电营业站、 “三型一化”(市场型、智能型、体验型、线上线下一体化)营业厅等营销服务新组织,升级响应客户需求和落实政府监管要求的配套服务新标准等。财产登记指标,上海建立了网上办事系统,实施“只找一个窗口、最多跑一次”改革。在跨境贸易指标,上海建立了具备“通关+物流”功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纳税指标,上海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实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研究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使中小企业年纳税次数和纳税时间由2005年的37次、832小时,分别减少到今年的7次、138小时。在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其他涉法指标,上海市除主动向国家提出了33项修法修规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上海先行试点外,还大力开展地方特色改革,提升行政和司法效率,使这些指标的排名都得到上升。

营商环境建设的每项指标背后都要依靠法治支撑。根据《报告》,中国“执行合同”指标得分从去年的78.97分提高到今年的80.9分,提高了1.93分。该1.93分均为“司法程序质量指数”提升带来的加分。该指数主要衡量各经济体是否建立或采用了一系列可以提升司法质效的良好制度和实践。上海法院“执行合同”指标的得分提高了2.75分,按城市权重(55%)折算后为1.51分,在中国总分提升中占了78%的比重。在今年的世行评分过程中,上海建立了完善的司法绩效评价机制对我国得分提升贡献最大。

处理政企关系,上海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将面向社会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一次办成。政企关系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各类优秀企业来沪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虽然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上海、北京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市场准入限制多,标准高排挤了民营企业;政策执行中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企业项目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仍然不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受到歧视,渠道狭窄;一些地方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政府信用缺失、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使民营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

为了继续深入推进各地“放管服”改革,深刻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办公厅9月19日印发了《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对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有关事项作出部署。而就在上周,国务院又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将于明年起实行。这意味着我国进一步通过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这对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地需围绕市场主体需求,遵循市场规律,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以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公平公正地对待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营商环境,尤其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下功夫。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系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