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11月25日

查看其他日期

重回港交所后,阿里还有一盘更大的棋

2019-11-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谢 军
  □谢 军

阿里返港上市不止是为了多个融资渠道,更是为了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这也是阿里落实深化市场布局的关键一步,出于提升估值、扩张市场版图与提升全球影响力的美好诉求。至于阿里这次能否形成带动更多美股上市企业回归港市的虹吸效应,且拭目以待。

“等了这么久,而今阿里终于与港交所再度拥抱。”今年“双11”,自带流量的阿里所创下的2684亿元新销售纪录还未被狂欢的舆论消解,又因在港交所IPO,引发资本市场的多种联想。

由于在此之前已提交过招股说明书,阿里此次回归港股只需提交上市聆讯,无需再行披露招股书,即可择日挂牌上市。自11月13日提交招股文件后,阿里隔日便启动港股上市招股。本次阿里将寻求最多筹资150亿美元的港股发售,发行普通新股5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0.125亿股新股,发行价格不高于每股188港元;国际发售4.875亿新股,发行将在11月完成。11 月20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本轮国际发售与香港公开发售股票的最终发售价格均为每股176港元。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本轮发售股票最高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012亿港元。此次发行的普通股,可与集团的美国存托股互相转换。这样,阿里不久后将成为首家同时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香港最大型新股则非阿里莫属。

6年前,阿里巴巴曾寻求在港股整体上市。由于股权结构与当时的香港上市规则存在冲突,此事被搁置。“有人说,香港失去了阿里巴巴这个机会,我自己觉得是阿里巴巴错失了香港。”马云这句话是阿里对港交所上市波折的生动写照。2014年,阿里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挂牌。即便如此,阿里仍期待在港上市并为之继续努力。

而错失阿里,让港交所抱憾多年。港交所终于在去年4月修改上市规则,允许双重股权结构企业IPO,而美团、小米等双重股权结构企业在港成功挂牌上市,也为阿里回归提供了路径。阿里再次赴港上市,为港市所带来的效益是立竿见影的;而港股也为阿里提供了自我展示平台,有利于阿里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在美上市后,阿里为境内外投资者追捧,融资总额最终达250亿美元。2019年财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阿里收入同比增长51%至934.98亿元,经调整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251.66亿元,同比增长29%。据美银美林估算,如果阿里回归港市估值200亿美元,换手率和腾讯相同,则阿里未来可为港股每年贡献约1500亿港元的交易量,约占港股全年交易量的0.6%。而近年来由于外围市场乏力、资本市场增长疲软等因素对港交所形成了不小的掣肘,收购伦交所无疾而终与IPO数月不畅,都使港交所迫切需要通过对阿里引凤回巢来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而阿里回归港市是对香港上市制度改革成效的最好肯定,不仅能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活力,也将激发更多内地企业及投资者赴港上市,甚至对引领更多投资者形成虹吸效应,对引领更多海外上市的发行人赴港回归港股形成鲇鱼效应,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港交所排除了新兴企业赴港上市的制度障碍后,新经济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已在美英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也可赴港上市。今后,布局新经济和互联网科技的企业回归港市也就顺理成章了。伴随着内地投资者对阿里投资跃跃欲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融资中心的地位将得到巩固,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眼下,“不差钱”的阿里巴巴确实有资金需求。包括贴近业务市场与对接国际资本在内的传统优势,能满足阿里应对外部竞争压力与自身扩张需要。近年来阿里巴巴在物流、本地生活、新零售、海外市场等领域投入巨大。仅2018年至今,阿里巴巴就相继收购饿了么,投资中通快递,领投小红书,收购土耳其电子商务公司Trendyol多数股份,入股申通快递,注资阿里影业,全额认证红星美凯龙可交换债券等,对资金有较大需求。更别说在电商平台的竞争中,阿里巴巴也不断接触新的玩家。阿里巴巴称,此次在港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持续创新三个战略方向。

这么看来,阿里返港上市不止是为了多个融资渠道,更是为了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回归港交所是阿里落实深化市场布局的关键一步。与美股市场相呼应,布局港交所是阿里提升估值、扩张市场版图、提升全球影响力的美好诉求的体现。再说,阿里成长历程为科创企业描绘了美好发展前景,科创企业完全可以在成长过程或登陆资本市场等方面借鉴阿里的经验。

阿里回归港市,水到渠成。至于阿里这次能否再掀股市上涨旋风,形成带动更多美股上市企业回归港市的虹吸效应,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青年经济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