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12月16日

查看其他日期

厚植沃土 改革共振
资本市场改革助力制造业强国

2019-1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雪青 陈碧玉 ○编辑 朱文彬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高端制造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并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七项重点任务之首;刚刚召开的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引导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落实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制度环境是第一关。2019年,资本市场一系列重要制度改革相继落地,由科创板牵动起存量市场的改革共振——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这一年,科创板为科技创新的种子提供了“试验田”,点燃了制造强国的星星之火;“核电一哥”中国广核、“国家名片”京沪高铁等央企的重磅IPO申请纷纷过会,“大国重器”的资产证券化浪潮扑面而来;备受期待的并购重组制度迎来了重要松绑,加速了上市企业的新陈代谢与市场优胜劣汰,创业板对战略新兴行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借壳”敞开了大门;再融资也迎重大利好,发行折扣率与持股锁定期两大核心要件松绑。资本市场有诚意,也有手段,为先进制造业的上市与融资张开了双臂。

技术和资本的双轮驱动,正推动着制造强国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为科创企业厚植沃土

惟思将来也,常敢破格。去年11月,“科创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黄浦江畔如春雷响起,到今年6月5日,科创板首批上会企业旗开得胜,到如今,科创板过会企业数量突破百家。科创板以倍道兼行之势,为国家战略核心技术企业的成长厚植了一方沃土。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但对中国大多数技术创新企业来说,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往往是还没有大规模盈利的初创时期。长久以来,A股对IPO企业的盈利规模、同股同权等要求,令大量科技创新企业难以从境内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不仅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成长进程,也让不少境内投资者错失了分享科创企业快速成长红利的机会。

从估值角度来说,这些科创企业的核心资产通常为研发成果、专利或技术,其利润实现具有滞后性及不确定性,当期经营成果不能体现专利或技术资产的价值。采用A股传统惯用的估值方法,对这些企业而言,显得不够可靠,现金流预测上也不尽合理。

而科创板的设立,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的估值和融资开辟了“试验区”。据上证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底,已经过会的逾百家科创板企业,大多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化学制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有不少企业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例如,安集科技2007年研发出了第一款国产研磨液,这是芯片制造的一道关键工序,安集科技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直接把研磨液价格降低了至少百分之十,多则甚至达到百分之六十。同在半导体领域,中微公司打破了国外半导体刻蚀机的垄断,刻蚀设备正是集成电路制造的核心设备。芯源微生产的涂胶显影设备产品,亦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还有方邦股份,填补了我国在高端电磁屏蔽膜领域的空白,完善了我国FPC产业链。海尔生物,自2005年起,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低温存储产品的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生产,实现了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进口替代。在医疗器械领域,佰仁医疗的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等5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研发出了国际首创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品……

15年前,安集科技就书写了自己的创业使命——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特定领域高端材料100%依靠进口的局面。“我们不挣低端薄利的钱,要靠技术创新,争取获得最大的效益回报。”安集科技创始人王淑敏的理想,也是全体科创者的抱负。对这群人来说,突破行业难题,叫响“中国制造”,是他们创业维艰却甘之如饴的深层动力所在。

“美小强”是科创板公司普遍的标签:“美”是指公司治理规范、财务数据透明,“强”是指公司在国内某个前沿技术领域是独一份,唯一不足就在于“有点小”,营收、净利润规模还不够大。然而,这正是希望开始时的样子,这些手握“硬科技”的企业,虽然现在规模尚小,但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存量市场改革共振

科创板提高了资本市场服务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企业的水平,成为A股“变局者”;更令人欣喜的是,广袤的存量市场在科创板“试验田”推出之后亦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

从IPO构成来说,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亦是A股其他板块的勃兴力量。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