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新闻·公司  查看版面PDF

巴安水务张春霖:
从“下海”到“出海”的两次创业

2020-03-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是巴安水务的行动战略。张春霖介绍,今后公司会将设计、采购、财务等方面集中在上海中心管理。同时,公司将汇集来自多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向全球提供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在过去的四五年中,巴安水务进行了多项并购。自2015年起,公司先后收购市政水处理、工业水处理领域固液分离专家——奥地利KWI集团,控股拥有先进纳米平板陶瓷膜技术、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ItN Nanovation AG,逐步进军高端环保制造行业。

并购之后随即面临的是如何有效整合的问题。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巴安水务如何“破冰”,寻找“共同语言”?

张春霖给出的答案是:和管理层一起读书。张春霖到子公司时,会带上一二十本书,作为礼物发给管理层。这些书籍主要涉及公司定位,比如《Blue Ocean Shift》(蓝海转移)、《Team of Teams》(赋能)等。一起读书、一起学习讨论,母子公司逐渐有了共同语言,对市场开拓有了相同的战略和看法,培养共同的目标,建立海外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我们叫作‘分享、透明、独立思考和数据驱动’,之后通过一些合同,一起实践市场战略,对彼此的信任感逐渐增强。”张春霖说。

与海外公司合作,巴安水务不仅获得了先进的环保装备技术,同时也迈开了参与全球竞争的步伐。

涉足海水淡化

巴安水务参与全球竞争迈出的重要一步,就是涉足海水淡化特色产业。地球表面约70%被海洋覆盖,如今环境问题凸显,本就有限的淡水资源变得更加紧缺。如何用经济的方式将海水变成淡水,如何开掘海洋这座水资源富矿?世界要想“解渴”,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2017年,巴安水务在上海总部正式成立海水淡化设计研究院。该设计研究院成员来自全球各子公司,包括上海巴安、美国SWT、奥地利KWI和德国ItN。通过有效整合这些海外子公司,巴安水务将海外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的技能。

巴安水务将自己的技术应用于河北沧州渤海新区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开启了公司在国内的海水淡化市场。2018年,公司中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曼格什套州库雷克镇5万吨/天海水淡化厂建设项目,进一步打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空间。2019年,巴安水务获得阿布扎比Taweelah海水淡化项目的气浮+过滤的预处理工艺包。该项目是世界上最大海水淡化项目,总产量达90万吨/天,预处理量为250万吨/天。

2017—2019年,海外并购、投资设厂动作频频,巴安水务正加快发展步伐。张春霖介绍,这三年是巴安水务发展较快、投入最大的三年,是“修炼内功”阶段。在不久的将来,运营和产能的收获期将至,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以及业绩等方面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