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期主义投资观成为竞争壁垒
⊙记者 王诚诚 ○编辑 吴晓婧
近期,在各种突发事件以及对冲政策的拉锯下,A股市场剧烈震荡。有网友甚至感叹:“春节长假后一个月的时间,A股已经完整经历了2015年、2016年、2009年等各种行情,时间过得太快了!”
作为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的净值也在此背景下上蹿下跳。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市场上的权益类基金年内涨幅最高的达41%。然而,高净值增长的代价是回撤同样惊人。个别配置科技板块比较集中的基金单日最大回撤甚至超过7%,让基金持有人有了炒个股的体验。
这样的情景不禁让笔者联想到桥水基金的一组投资业绩。从2000年到2019年11月,桥水大部分年份的投资战绩都仅为个位数。过去近20年间,桥水仅仅在四个年份业绩超过10%,其中超过20%的年份只有两次。该基金的回撤同样很小,仅在2000年及2019年出现亏损,跌幅分别为3.46%、0.69%。
和国内的公募基金放在一起比较,上述数据显得非常平淡,让人觉得大名鼎鼎的桥水“不过如此”。然而,仔细对上述净值加以分析会发现,过去20年桥水的累积业绩达到3.83倍,而同期美股无论是道琼斯指数还是纳斯达克指数都仅仅是翻倍。考虑到桥水管理的超大规模,这个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优秀。
上述回报背后的奥秘,恰恰体现了巴菲特所说的第八大奇迹——复利的力量,其重点并非是在牛市获得多少暴利,而是在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能够多大程度控制回撤,从而长期累积惊人的回报。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桥水,秉持的都是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持有这种心态的基金经理更多地会着眼风险、着眼企业长期盈利能力而非市场趋势、短期博弈。而在当前信息快速流动、市场短期趋同性过高的市场环境中,长期主义投资观也是一种竞争壁垒。这类投资人因为更理解企业的长期价值,可以更从容地进行逆向投资,而不会因为短期赛道拥挤,以过高的代价买入投资标的。
可喜的是,在国内基金经理中,我们同样看到一批着眼于长期、致力于与优质企业共同成长的基金经理,他们短期业绩未必出色,但是长期均取得了20%的年化回报,而上述基金的投资理念也逐渐被投资者接受。可以预见,随着居民资产在权益类产品配置比例的不断提升,具有业绩稳定性、能创造长期阿尔法回报的产品才是市场上的稀缺产品。比拼短期业绩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