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 基金·专访  查看版面PDF

保持战略投入不变
中国市场有望获得更大的阿尔法收益

2020-05-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李定邦
  郭炜

——访施罗德投资全球业务主管李定邦、施罗德投资中国区总裁郭炜

⊙记者 王彭 ○编辑 吴晓婧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海外资管巨头纷纷来华布局。其中,欧洲老牌资管公司施罗德投资于2017年获得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并成功发行6只产品。近期,集团旗下施罗德艾德维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获得该牌照,以在中国境内进一步开拓私募股权业务。

面对当前动荡的全球市场环境,海外投资者是否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加大中国市场的布局力度?在应对危机过程中,A股市场具有怎样的投资机会?海外资管巨头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如何满足不同市场投资者的差异化投资需求,并将海外成熟管理经验运用到中国市场?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施罗德投资全球业务主管李定邦、施罗德投资中国区总裁郭炜。

外资将继续加大A股配置力度

自2002年QFII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外资已成为影响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境外机构与境外个人合计持有A股市值21018.75亿元,公募基金则持有A股市值24242.84亿元,两者相差3224.09亿元。

作为当前A股市场最大参与者之一,A股对外资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吸引力?“A股总市值在2019年突破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股市。A股市场流动性大、散户参与度极高,这些特征使得投资机构在中国市场有机会获得更大的阿尔法效益。”郭炜称。

具体而言,郭炜表示,首先,A股与全球其他资本市场的相关性很低。其次,主动投资者能在A股市场上找到用武之地。第三,A股为境外投资者带来了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投资机会,类似国民消费、技术和自动化等方向都值得关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A股对外资机构的吸引力。

受疫情影响,A股市场一度剧烈波动,北向资金也曾大幅流出。但在郭炜看来,当前全球流动性均较为充裕的环境下,低利率市场将延续较长一段时间,此时没有理由对A股持悲观态度。

从长期来看,郭炜相信,其他海外投资者也对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从2017年至2019年的3年资金流向来看,北向资金分别净流入1997亿元、2942亿元及3517亿元,呈逐年递增态势。“今年3月以来北向资金呈净流出态势,但我们认为短期的赎回不会改变外资对于A股市场的长期重视程度。同时,伴随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们相信,从长期角度来看,外资仍将加大对A股的配置力度。”

结合当前市场环境,郭炜表示,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现在投资A股市场有更高的性价比。

展望未来,郭炜认为,随着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之一,新经济板块取得了大幅增长。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持续远高于基本零售。与此同时,教育及休闲等行业目前在消费开支中占更大比例,持续增长率远高于整体经济。

“过去几年,A股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大对国际投资者开放,意味着我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把握这些趋势,这使得中国成为在自下而上选股方面极具吸引力的市场。”郭炜称。

不过,郭炜同时表示,与其他较发达市场相比,A股市场仍然由个人投资者主导,这也是导致市场较为波动的原因之一。“个人投资者通常持有时间较短、对市场事件的反应较大,从而导致更多的股票买卖行为和更高的市场波动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特征,郭炜认为,A股市场能为主动型基金经理提供很具吸引力的长线投资机会。他列举数据称,过去5年里,中国A股基金经理的平均投资表现有4年优于MSCI中国A股指数。

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

自2007年发行首批QDII基金,13年来,QDII基金资产规模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仍不足1%。海外投资规模小、对海外投资了解不足等因素依然困扰着QDII基金的发展。

作为一家全球性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投资意识到中国投资者对于境内和境外投资均有巨大需求,因此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致力于满足这两种需求,希望为中国投资者的资产管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首先,郭炜表示,施罗德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能够创建结果主导型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长期投资目标。“2017年,我们在‘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下推出以亚洲为主的多元化资产收益基金,就是这类方案的例子之一,它能够满足投资者对可持续收益和资本增值的需求。”

此外,郭炜称,施罗德也会继续通过外资银行的QDII配额为其客户提供海外投资机会,并增强与多家分销商及合资公司交银施罗德合作。

与此同时,施罗德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境内投资的版图。继资产管理业务于2017年获得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后,2020年2月,施罗德投资获取了第二张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通过施罗德艾德维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业务。

李定邦介绍称,私募股权是施罗德投资私募资产业务当中重要的一环。“施罗德私募资产领域的发展始于1853年,当时我们为古巴的铁路网络改善工程提供了资金。从那时起,我们就扩大了私募资产的投资范畴至私募股权、保险连接型证券、房地产、基础设施融资和证券化信贷。”

李定邦表示,施罗德在私募资产投资方面具备广泛经验,而且已在中国建立一支投资团队。长期而言,施罗德将继续扩大私募资产投资实力,以帮助客户进一步打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我们在2018年11月的全球媒体大会上就明确表示,中国市场将成为施罗德战略增长的关键领域,我们在投资团队和产品分销方面都做了很大投入。未来我们将会继续加强在中国的实力,致力满足中国和国际投资者的需求。”李定邦称。

为增强中国市场的投研实力,施罗德投资还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研究和投资人才团队,为投资者提供股票、固定收益、多元资产及另类资产的全方位投资服务。“我们拥有23名常驻中国区的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他们平均拥有15年投资经验,目前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成员已经超过40名,且仍在不断扩张,引入新的优秀人才。”郭炜称。

拥抱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浪潮

一直以来,施罗德紧跟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并成为这一发展趋势的历史见证者之一。

资料显示,施罗德投资集团于25年前进入中国内地,为首批外国资产管理公司之一。1994年,施罗德成立第一个中国内地的代表处,2005年集团与交通银行联合成立公募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2015年施罗德进驻上海自贸区成立全资子公司,2017年外商独资投资管理公司——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2020年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出台,在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施罗德看好金融科技领域的长远发展前景。

郭炜表示,多年来,施罗德集团与全球各地的机构伙伴紧密合作,发展及利用金融科技,例如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作为一家积极投入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我们看到了与其他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效应,希望通过分享、合作,帮助上海建设一个更强大、更和谐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在海外资管公司布局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公司在中国投资者心中的品牌认知度,成为外资目前普遍面临的挑战;而在当前复杂的全球市场中,中国资管行业也急需海外机构克服重大市场危机的成功经验。

作为一家资产管理行业的百年老店,施罗德投资认为,当前全球金融行业面临着疫情带来的种种考验,这种情况下适合采取长线策略,而在过去216年的历史中,施罗德投资便是依靠这一理念渡过了许多市场危机。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郭炜认为,其角色是将资本配置在拥有长期及可持续发展业务模式的企业上。而当前即使是最有远见的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短期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为危机前处于健康及活跃状态的企业提供支持。

“我们应该以坦诚及开放的态度与公司管理层探讨他们面临的问题,共同努力寻求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要求投资组合经理主动与企业进行对话,现在的责任是确保各行业获得支持,从而避免被卷入短期动荡的漩涡,我们相信长线策略终将胜出。”郭炜称。

对于客户,则应该加强联系。郭炜介绍,施罗德投资在2016年便推出微信公众号,2019年建立财富号账户,及时为投资者提供最新的市场评论和投资者教育资料。

“中国正处于全球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前沿,我们积极与当地的业务伙伴合作开发新的投资和教育工具,施罗德与蚂蚁财富已携手推出‘投资性格测试’。这项数字化工具将行为金融学知识和投资者教育融为一体,帮助投资者理解自己的行为特点及其对个人投资决定的影响。在市场困难时期,无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投资新手,都应时常警惕那些可能会无意间左右他们投资决策的偏好,作出更合适的投资决定。”郭炜说。

施罗德同样重视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当你能够为员工提供真正灵活的工作方式时,你便与员工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係,因此我们愿意在这方面投放资源。” 郭炜称。他进一步介绍道,施罗德有一套让员工可以随时随地以一个帐号登入工作的系统,员工可以像在办公室一样使用系统的全部功能,客户服务团队能够与客户交谈,基金经理也能够如常进行交易。因此,当疫情来临,员工必须采取在家工作方式时,各项任务仍能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