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两会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5月25日

查看其他日期

决胜之年 中国展现必胜之姿

2020-05-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新希望已在全国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超过80个,帮扶超过1万人,今年将继续坚持“造血式”的产业扶贫。

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强调,华裕在河北涉县等地运营蛋鸡养殖场帮贫扶困项目,未来会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

决胜有底气有蓝图

“完成脱贫任务有把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代表委员满怀信心与底气。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一串串亮眼的数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坚固的基石,也是决胜之年信心与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决胜全面小康,重在稳就业保民生——

从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到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项工作部署都围绕稳企业保就业展开。

决胜全面小康,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关键领域改革浓墨重彩。

“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只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就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

决胜有定力有能力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有实力,有定力,也有能力。

——经济韧性足,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40万亿元消费大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广,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政策空间足,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完善宏观政策思路,不搞量化宽松,不搞“大水漫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宏观杠杆率等风险。

特殊时期有特殊举措: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

“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上是健康的,无论是总量性、结构性,还是数量型、价格型的政策工具,都有充足弹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制度优势足,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疫情发生后,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发放贴息贷款,不误农时抓春耕,不懈推进脱贫攻坚。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很快显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铁路、机场、能源和外商投资项目基本复工,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随着复工复产率提高,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将加速恢复,率先复苏。中国经济复苏,对于世界经济具有非常正面的溢出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说。

千年追寻,圆梦在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化共识为力量,以必胜之姿奋进,千年小康之梦必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