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版 路演回放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6月19日

查看其他日期

皖仪科技:持续科技创新 提升在分析检测仪器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020-06-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公司嘉宾合影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投资者交流会精彩回放

出席嘉宾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臧 牧先生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王腾生先生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王胜芳先生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周先云女士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总部团队负责人、保荐代表人 李 建先生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保荐代表人 成 鑫先生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臧牧先生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投资者和网友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以网络为媒介,打破地域界限,就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进行实时在线交流。在此,我谨代表皖仪科技,向今天参加网上交流的各位投资者和网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与支持皖仪科技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皖仪科技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分析检测仪器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市场开发,皖仪科技成为中国分析检测仪器领域领军企业。公司综合实力得到行业认可,产品品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皖仪科技恪守“客户第一”的宗旨,秉承“品质皖仪,服务皖仪”的企业精神,对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外进行质量跟踪服务,将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质的产品、最完善的服务奉献给广大用户,致力于打造一个在分析检测仪器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典范。

公司将以本次上市为新的发展契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吸纳优秀科技人才,研发更好更优质的分析检测仪器。今天,我们真诚地希望,借此机会能与各位投资者坦诚沟通,更热切地希望得到各界朋友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将再接再厉,以更优异的业绩回报投资者、回馈社会。谢谢大家!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银行总部团队负责人、保荐代表人李建先生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投资者和网友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所有参与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路演的嘉宾和投资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皖仪科技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皖仪科技作为分析检测仪器领域的创新示范型企业,一直秉承“品质皖仪、服务皖仪”的企业精神,坚持“完美产品”的制造理念,持续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并不断开拓市场应用领域,推动公司品牌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市场开发,皖仪科技在分析检测仪器领域已有了很高的品牌影响力。相信在国家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作为保荐机构,光大证券对皖仪科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和发行准备。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皖仪科技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强大的研发能力,感受到公司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作为皖仪科技这样优秀企业的保荐机构,我们深感荣幸!

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多的投资者能够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皖仪科技,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皖仪科技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我们相信,皖仪科技上市后,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预祝皖仪科技本次发行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胜芳先生致结束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投资者和网友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感谢你们对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与支持!通过3个小时的网上交流,相信大家对皖仪科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奋斗,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经营运作的透明度,实现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的关心与支持。

最后,我谨代表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再次向社会各界朋友对皖仪科技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上证路演中心、中国证券网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机会和优质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经营篇

问: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臧牧: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等分析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光谱、质谱、色谱、频谱技术为基础,形成了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四大产品体系,产品主要应用于环保、化工、电力、汽车制造、新能源锂电池、制冷、生物医药、科研等领域。

公司是一家研发驱动型企业,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分析检测仪器的创新研究与开发,主要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所得。在多年的经营实践中,公司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生产制造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管理体系。公司多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境内专利167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64项;参加起草11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问:公司的核心技术及技术来源有哪些?

王腾生:公司的核心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主要包括基于光谱技术的超低排放在线监测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技术、调制光源比色法在线水质检测技术、基于质谱分析的微量示踪气体检测和密封性能测定技术、多平台智能分析软件技术等。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产品方案设计(含系统方案设计、模块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软硬件系统设计、核心零部件设计及加工等环节。

问:公司承担或牵头了哪些重大科研项目?

王腾生: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高速小型复合分子泵的开发和应用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激光监测关键技术与设备项目、在线离子源、表面三维在线检测分析器等科学仪器设备相关技术、核心部件、配套装置及应用方法的研究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牵头了高端检漏仪器设备的研制及应用开发项目、气密性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化项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大气VOCs在线监测系统研发项目、智能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项目。

问: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多少?

王腾生: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3076.56万元、3541.52万元和5128.9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84%、10.85%和12.54%。报告期内,研发总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53%。

问: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是多少?

王腾生: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375.48万元、32646.73万元和40903.40万元。其中,2018年度、2019年度相比上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15.05%和25.29%。

问:公司综合毛利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先云: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逐年上升,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收入规模增长以及产品结构变化所致。各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1.24%、52.64%和53.12%,综合毛利率变动主要系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所致。

发展篇

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什么?

李建:公司秉承“品质皖仪、服务皖仪”的企业精神,在全面推行并持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客户服务系统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持续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并不断开拓市场应用领域,推动公司品牌化建设,将皖仪科技逐步打造成为在分析检测仪器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问:公司为实现未来规划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建:1)提高产能计划。公司在报告期内,市场拓展和订单量取得了高质量增长,但是产能不足对公司快速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次募集资金分析检测仪器建设项目有望解决企业生产规模不足问题,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并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影响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2)技术开发计划。自成立以来,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实力,研发创新能力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优势之一。但是公司研发器材老旧、研发体系不完备,对公司持续自主研发能力造成了较大影响。通过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公司将完善研发体系架构,配置先进的研发器材,优化研发管理体系,并依托新的研发平台,加快现有产品的迭代更新和新产品创新计划,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3)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人才是企业第一生产要素,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但仍然存在研发人员紧缺、销售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薪酬体系,更好地留住人才。在研发人才方面,加快引进行业领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的人才队伍,构建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在构建销售网络方面,以自主培养为主、外部招聘为辅的方式构建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不断加强销售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销售人员的市场拓展能力,打造一支既能打胜仗、又留得住的销售队伍。

4)完善公司治理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已建立较完善的治理结构,但还需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公司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管理层等机构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确保公司规范高效运作,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前瞻性;持续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不断强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勤勉尽责意识,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证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回馈投资者、回报社会。

问:公司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王胜芳:公司目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1)政策支持持续驱动行业发展;2)环境监测系统改革及环境税改革推动环境监测设备市场需求不断释放;3)下游应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问:经过10多年的创新积累,公司建立并完善了哪些体系?

王腾生:经过10多年的创新积累,公司建立并完善了技术创新科研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体系。公司还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紧密合作,持续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近5年来,公司承担建设了“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分析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专业研发平台,并参加起草了11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问:影响公司经营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王腾生:公司营业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构成,其中直接材料是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公司主要的原材料包括分子泵、机械泵、电磁阀、电伴热采样管、集成电路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零部件供应比较充足,供应渠道畅通。如果这些供应商不能及时、足额、保质地提供生产所需零部件,将可能会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行业篇

问:公司所属行业及确定所属行业的依据是什么?

王胜芳:公司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中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所在行业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17),公司生产的环保在线监测仪器属于“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下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代码为4021;公司生产的检漏仪器属于“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下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代码为4011;公司生产的实验室分析仪器属于“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下的“实验分析仪器制造”,行业代码为4014;公司生产的电子测量仪器属于“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下的“电子测量仪器制造”,行业代码为4028。

问:仪器仪表行业有哪两大发展趋势?

王胜芳:第一,随着传感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微电子技术、微机械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生产中,仪器体积将变得更小。受惠于上述技术的运用,集成多样的功能模块,仪器功能将更加齐全。

第二,企业形态呈集团化垄断和精细化分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垄断地位,既占据高端市场又加速向中低端市场扩张,掌控技术标准和专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向“小、精、专、强”的方向发展,通过在细分市场上的突出优势及跨国的合作销售渠道,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从这些趋势来看,行业发展将高度依赖技术和人才。企业将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这些自动化设备在生产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来源。

问:哪些地区对环境监测设备的需求量较高?

王胜芳:从销售情况来看,随着各领域环境监测点在全国范围内的铺设,产生了对环境监测设备的巨大需求空间。近3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40%以上,2016年至2018年的销量逐年大幅递增,分别为15575台(套)、22891台(套)、45362台(套),年均增长率为72.57%。此外,长江经济带沿岸省市的销量之和占全国总销量的25%以上。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沿岸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监控区域,以上地区对于环境监测设备的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在全国占据较高的比例。

问: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王胜芳:公司主要立足于分析检测仪器制造,致力于通过研发、制造分析检测仪器,逐步实现替代进口。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岛津、英福康、安捷伦等外资企业,以及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天瑞仪器、力合科技、中科科仪等国内企业。

发行篇

问:本次股票发行数量是多少?

臧牧:公司本次发行前总股本为10000万股,本次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333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00%。本次发行股份均为公开发行的新股,公司原有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

问:公司存在外资持股情况吗?

臧牧:截至目前,公司不存在外资股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具的《省国资委关于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东标识有关问题的批复》(皖国资产权函[2019]423号),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2735849股,持股比例为12.74%。如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设立的证券账户应标注“SS”标识。

问:公司募集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安排是什么?

李建:本次募集资金所投资的“分析检测仪器建设项目”主要用于生产环保设备、分析仪器以及检漏仪器等;本次募集资金所投资的“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主要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实技术储备,保持并扩大公司技术和产品领先优势,为公司拓展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文字整理 姚炯

主办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www.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