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版 路演回放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7月2日

查看其他日期

君实生物: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2020-07-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路演嘉宾合影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投资者交流会精彩回放

出席嘉宾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熊 俊先生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NING LI(李宁)先生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原 璐女士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陈英格女士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企业投资银行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 王曙光先生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企业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保荐代表人 杨瑞瑜女士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NING LI(李宁)先生致辞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朋友和各位关心君实生物的网友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网上路演活动。我谨代表君实生物,向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投资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君实生物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网上交流活动,充分客观地解答各位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君实生物。同时,非常感谢上证路演中心和中国证券网为我们提供这次与投资者网上交流沟通的机会!

君实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具备完整的从创新药物的发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究和开发、大规模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能力。公司以为患者提供效果更好、花费更低的治疗选择为使命。公司拥有卓越的创新药物发现能力、强大的生物技术研发能力、大规模生产技术及快速扩大的极具市场潜力的在研药品组合。公司旨在通过源头创新来开发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优的药物,已成功开发出极具市场潜力的在研药品组合,多项产品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公司产品管线的不断丰富和对药物联合治疗的进一步探索,公司的创新领域还将持续扩展至包括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更多类型的药物研发,以及针对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下一代创新疗法的探索。

此次发行上市是君实生物一次重大的历史性跨越,是公司依据未来发展规划做出的战略性安排。公司计划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实现“中国智造,布局全球,同步服务海内外市场”的宏伟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圆满解答投资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让大家更加了解和认同君实生物。同时,也希望在公司迈入资本市场后,能够得到各位更多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

最后,欢迎大家踊跃提问!谢谢大家!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成长企业投资银行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

王曙光先生致辞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朋友:

大家好!

欢迎各位参加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路演推介活动。在此,我谨代表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对所有参与本次网上路演的嘉宾和投资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作为君实生物发行与上市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在上市过程中,中金公司对君实生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和发行准备,不断加深了对君实生物的认识和了解。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君实生物具备完整的从创新药物的发现、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究和开发、大规模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能力。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并立足医疗创新的前沿,公司已构建包括21项产品在内的丰富产品线,覆盖肿瘤免疫治疗、代谢类疾病、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病毒等多个治疗领域。其中,特瑞普利单抗是中国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产抗PD-1单抗,自2019年2月底正式上市销售到2019年底,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即达到7.74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君实生物迅速启动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药物JS016的研发工作以抗击疫情。JS016已于今年6月初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是中国最早进入临床阶段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公司以满足医疗需求和治愈病患为使命,计划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集团,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我们相信,君实生物登陆科创板后,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等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的规模化效应有望进一步显现,公司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以其优良的业绩回报社会和广大投资者。

中金公司自2017年以来即长期陪伴并服务君实生物全程发展。2018年底我们作为保荐人协助公司顺利完成港股上市,很荣幸能够见证公司的不断壮大,这次也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君实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陪伴公司迈入上交所科创板这一崭新的发展舞台、助力公司成功打造“A+H”两地上市平台。在与君实生物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公司强势增长背后的技术积淀和专业实力,也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于生物医药公司快速发展、价值提升的重大作用,我们对君实生物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本次网上交流活动,让广大投资者更加充分地了解君实生物的投资价值,把握投资机会,共同分享优秀企业的发展硕果。欢迎大家在接下来的路演环节踊跃提问。

最后,我谨代表中金公司预祝君实生物本次发行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秘书陈英格女士致结束词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和各位网友:

大家好!

君实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路演即将结束。在此,我谨代表君实生物全体员工,感谢大家对本次发行的热情关注和踊跃提问。同时也十分感谢上证路演中心和中国证券网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和优质的服务。另外,我还要感谢保荐机构及所有中介机构为公司发行上市所作出的努力,谢谢你们!

通过今天的网上路演活动,我们对君实生物的主营业务、竞争优势、募投项目和发展战略等作了总体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投资价值。在刚才的网上交流过程中,各位投资者提出了许多中肯而有价值的建议,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大家对君实生物的关心、支持和肯定。希望大家今后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我们也真诚地欢迎每一位投资者来君实生物进行实地参观和交流!

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所承担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君实生物将以本次科创板首发上市为契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并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充分把握市场机遇,以更加优良的业绩回报股东、回报投资者、回报社会。

最后,希望我们携手共进,创造和分享属于君实生物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经营篇

发展篇

问:请简要介绍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管线情况。

熊俊:围绕“创新驱动”与“患者可及”,公司通过源头创新与合作引进,已构建丰富的产品管线,共有21项在研产品,其中13项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8项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公司多样化的在研药品管线分别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1项产品JS001(特瑞普利单抗,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已正式上市销售,获批适应症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9项产品已获得IND批准,其中有条件获批上市销售的JS001正在开展适应症拓展的临床试验,且正于美国开展Ib期临床试验;UBP1211(修美乐生物类似药)已提交NDA并获受理;JS002(重组人源化抗PCSK9单抗注射液)正在开展临床II期试验;JS004(重组人源化抗BTLA单抗注射液)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的抗BTLA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正在中美两地进行I期临床试验;JS501(安维汀生物类似药)、JS003(重组人源化抗PD-L1单抗注射液)、JS101(Pan-CDK抑制剂)、JS005(重组人源化抗IL-17A单抗注射液)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UBP1213(重组人源化抗BLyS单抗注射液)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准备。此外,12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JS108(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Trop2单抗-Tub196偶联剂)已向NMPA提交IND申请并获受理。公司产品覆盖肿瘤免疫治疗、代谢类疾病、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病毒等领域。雄厚的研发实力及丰富的在研项目储备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公司目前是否有产品上市并销售?销售情况如何?

NING LI(李宁):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于2019年2月正式进入商业应用,填补了国产药物在PD-1抑制剂领域的空白。截至2019年12月31日,“拓益”已实现销售收入77412.42万元,销售规模可观。

问:公司研发费用呈快速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璐: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7530.34万元、53818.28万元和94610.00万元,研发费用呈快速增加趋势。主要原因为:1)随着公司在研项目增加以及在研项目的不断推进,在研项目的多个适应症开展临床试验,研发费用中临床研究及技术服务费快速增加;2)随着公司研发人员增加以及公司对研发人员进行股权激励,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及股份支付增加。

发展篇

问: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熊俊: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君实生物立足于医疗创新的前沿,公司的使命是为患者提供效果更好、花费更低的治疗选择。未来,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将在加快推进在研管线的研发进度及商业化进程基础上,以大分子药物开发为主,继续对适合大分子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进行跟踪和探索性研究,开发新的在研药品,同时在小分子研发领域投入适当资源进行全新药物靶点的探索和研发,并开展细胞治疗与肿瘤疫苗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在自主研发基础上,公司还将通过许可引进等模式进一步扩充产品管线,始终处于研发创新药物的第一线。在生产方面,公司计划进一步提升大分子药物发酵产能、探索新型生产工艺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在商业化方面,公司将持续完善营销与建立商业化团队。公司计划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实现“中国智造,布局全球,同步服务海内外市场”的宏伟目标。

问:公司在药物研发与生产能力方面具备怎样的优势?

熊俊: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优的大分子药物。利用自主建立的研发平台和全球一体化研发流程,公司已开发了一系列生物机制可靠的在研药品。公司力求通过自有技术和创新平台,可持续地开发出能够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药品。

公司建立了涵盖蛋白药物从早期研发阶段到产业化阶段整个过程的完整技术体系,包括7个主要技术平台:抗体筛选及功能测定的自动化高效筛选平台、人体膜受体蛋白组库和高通量筛选平台、抗体人源化及构建平台、高产稳定表达细胞株筛选构建平台、CHO细胞发酵工艺开发平台、抗体纯化工艺及制剂工艺开发与配方优化平台以及抗体质量研究、控制及保证平台。

公司建立了全球一体化的研发流程,已在美国建立实验室。旧金山实验室进行初步高通量抗体筛选和进一步人源化、选择和优化;马里兰实验室使用膜受体蛋白组库和真核细胞为基础的功能测定平台进行新靶点的筛选和抗体候选物的评估和选择。在马里兰实验室和旧金山实验室的支持下,在我国苏州和上海生产基地负责进行稳转细胞株的建立、工艺优化、GMP标准生产,建立和维护全球的质量系统、进行临床试验用药和商业化生产。公司在美国的实验室密切关注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研发的最新技术趋势,同时中国实验室在研发过程中进行后续支持性工作,从而进行高效且低成本的研发活动。

生产能力方面,公司在中国拥有两个单克隆抗体生产基地,分别位于苏州吴江和上海临港。苏州的吴江生产基地是公司目前正在使用的商业化生产基地和中试临床药物生产基地,拥有3000L发酵能力。随着公司特瑞普利单抗的获批上市,于2018年12月份成功取得GMP证书,并且于2019年2月发出了第一批商品;上海临港生产基地按照cGMP标准进行建设,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底投入试生产,一期项目产能达到30000L发酵能力。

销售团队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建立拥有360人的销售团队,负责JS001及其他在研药品的商业化。公司销售团队由市场部、销售部、渠道及准入部、产品医学事务部和运营部等5个团队组成。销售部门负责人拥有多年肿瘤领域高级管理经验,曾于多家跨国药企担任肿瘤药品销售主管。

问:公司目前承担着哪些重大科研项目?

熊俊: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承担3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重大科研项目,分别为《全新治疗用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临床前与临床I期研究》《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平台建设及裂解疫苗等产品开发项目,下属子课题:生物技术药物创新体系建设及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临床研究》《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JS001)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膀胱尿路上皮癌和食管癌的II-III期临床研究》。

行业篇

问:公司所处行业是否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熊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生物产业归类为战略新兴产业,不仅支持发展生物技术衍生药品、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品及品种繁多的用于预防和控制危重疾病的创新药物,而且提高生物医学产业的标准。“十三五”规划纲要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加快实施已部署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新药创制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创新药的研发,所处行业及其技术发展趋势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匹配。

问:请问“两票制”的实行是否对公司产生了影响?

熊俊:“两票制”实行之后,药品生产企业作为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的第一责任人,将更多地承担销售方面的职能。去除中间商,医药产业的商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医药产业头部效应明显,大型医药公司将变得更强大。公司自产生销售以来即实施“两票制”,该政策对于公司本身无重大影响。

问:药品流通政策调整对公司产品价格有什么影响?

NING LI(李宁):随着国家医改的推进,医保覆盖范围及报销范围逐步扩大,医药市场逐步扩容。但随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尤其是近期“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等带量采购模式的试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推行以及国家价格谈判等机制的推行,总体上将促使药品价格逐步下降,特别是充分竞争的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受影响相对较小。

问: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如何?

NING LI(李宁):创新药的研发模式包括自主研发或从其他创新药企业许可引进或以其他形式开展的合作研发模式。公司在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申报及之后阶段的绝大部分产品均通过自有的全产业链平台自主开发,且拥有国内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国内首个抗PCSK9单抗临床批件、国内首个抗BLyS单抗批件和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的抗BTLA单抗,体现了公司卓越的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是国内少数具备开发全球首创药物潜力的公司。在可比公司中,君实生物的市场估值水平位于前列,体现了市场对公司的高度认可。

发行篇

问:请简单介绍公司在其他证券市场的上市挂牌情况。

陈英格:2015年8月13日,公司股票正式在股转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证券代码为“833330”,证券简称为“君实生物”。挂牌期间,公司未受到过股转公司的处罚,目前已经完成摘牌;2018年12月24日,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号为“01877.HK”,股票简称为“君实生物-B/ JUNSHI BIO-B”;2020年5月8日,公司内资股股票于股转系统摘牌。

问: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什么?

王曙光: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君实生物科技产业化临港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进行。

问:请介绍公司创新药研发项目的建设内容。

杨瑞瑜:本项目根据公司在研产品结构和未来研发计划,拟使用120000.00万元用于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包括JS004项目境内外研发、JS001后续境内临床研发和其他早期项目临床前研究。本项目将推动公司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丰富公司在研药物产品管线,为促进临床前药品的研发、推进临床阶段药品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加快核心产品NDA申报奠定基础,从而扩展公司面向的市场领域,扩大公司的发展空间。

文字整理 姚炯

主办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www.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