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8月15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 任重道远

2020-08-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鞠建东 夏广涛

□鞠建东 夏广涛

8月14日,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对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伴随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货币的国际功能不断拓展和强化,彰显了新兴国际货币的市场魅力。整体而言,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

其一,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功能不断增强。2019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创历史新高,金额高达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约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38.1%,人民币跨境使用逆势快速增长。其中,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6.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2%;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6.7%。根据SWIFT最新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体系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1.76%。

其二,人民币的跨境投融资功能持续深化。RQFII、RQDII、沪港通、沪伦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等跨境投融资渠道更加通畅,境内外投融资市场交互频繁。截至2019年末,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78万亿元,同比增长4.5%;证券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9.51万亿元,同比增长49.1%;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6.41万亿元,同比增长30.3%。

其三,人民币的计价功能有所突破。人民币在政府涉外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功能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计价职能取得新进展,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种类、规模和占比均有所提高,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截至目前,我国已上市了原油、铁矿石、PTA 和20号胶4个特定品种交易期货,境外交易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特定品种期货的比例显著提高。

其四,人民币的储备功能逐渐显现。根据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到2.02%,创历史新高,排名第五,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的意愿进一步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其五,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稳步增加。根据BIS发布的全球外汇交易最新调查数据:截止到2019年4月,全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从2016年的2020亿美元增至2840亿美元,交易量占全球外汇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4%上升至4.3%,在全球交易最活跃货币中排名第八位,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中排名第一。

其六,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民币境外清算网络继续完善,2019年授权日本三菱日联银行和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分别担任日本和菲律宾的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设和升级工作有序推进,2019年CIPS系统稳定运行250个工作日,累计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188.4万笔,金额3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28%;新型金融科技成果陆续应用于人民币跨境支付及结算,2020年5月中国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首次以区块链技术实现铁矿石交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金融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在2019年确实取得了不菲成就:国际支付功能不断增强,跨境投融资功能持续深化,计价功能有所突破,储备功能逐渐显现,人民币外汇交易日益活跃,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是,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迫切需求这两个角度来讲,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

在当前全球疫情危机蔓延、经济全球化逆流泛滥、国际金融风险上扬的动荡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激进的财政刺激和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陷入新困境,国际货币格局将被迫进入大调整时代。未来国际货币新体系的建设需要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人民币的角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良性改革和健康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应当着力推进以下四方面工作,以稳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第一,保持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的稳定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最重要的基本面支撑,保障人民币崛起的原始动力。在此基础上,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区域一体化、金砖国家战略合作等重要发展框架,在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领域中,不断增加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比例。

第二,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开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快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着力构建一个规模较大、运行效率较高、市场交易机制完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人民币安全资产市场,内生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使用范围。

第三,对外汇储备的资产组合进行优化,改善现有组合中美元储备占比过高的问题,首先降低贸易结算中美元份额,而后降低银行体系的美元化程度,最终降低央行因最后贷款人角色所必须持有的美元储备。

第四,对系统性风险保持足够重视,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保留对资本流动、汇率市场的必要调控手段,以应对不利冲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性,实现国家和人民财富的保值增值。

第五,我们需要看到,现在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和我国的GDP占世界大约16%的份额相比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而这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对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更大的突破、更快的发展、更高的水平。

第六,主要经济体间的贸易摩擦,叠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们面临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与金融封锁双风险的严峻挑战。同时,我国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处于全球化结构变化、金融数字化技术革命、中美关系结构变化的三重冲击下。我们要紧紧抓住金融技术革命这个机遇,大胆创新,用技术创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在资本流动管理、资本账户开放、跨境支付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

(鞠建东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夏广涛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