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版 特刊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8月26日

查看其他日期

致敬深圳速度
中国奥园加快布局湾区

2020-08-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四十年,对个人而言,是从出生到不惑之年的人生转变,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则足以让一个小渔村变成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

北纬22度,气候常年如夏,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深圳一直以来都是一片吸引众多来客的热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已经崛起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作为中国地产的方向标,深圳地产也始终直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中国土地“第一拍”、深港共建的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还是历次头部房企榜单中,都能看到深圳房企的身影。

四十年风雨兼程,历史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无数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开拓故事,而这座始终充满干劲的城市也吸引众多企业纷纷前来掘金。

起家广州的中国奥园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奥园”)于1996年在广州成立,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业,纵向发展相关产业的千亿级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目前已形成了中国奥园(3883.HK)、奥园健康(3662.HK)和京汉股份(000615.SZ)三家主板上市公司齐发力、主业产业大协同、境内外资本强运营的发展格局,先后荣登《福布斯》“亚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强”,连续四年跻身《财富》中国500强。

2019年,中国奥园整体销售额实现1330.6亿元,旗下地产板块实现千亿跨越,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近三年合同销售年复合增长率达66%,增幅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经济形势复杂的上半年,中国奥园也交出了一份颇为靓丽的成绩单。

8月14日,中国奥园公布2020年中期业绩,前七个月实现合同销售约人民币604.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6%;录得营业额为人民币282.4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毛利润人民币82.8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润率29.3%;核心净利润人民币28.3亿元,同比增长14%,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为人民币24.5亿元,同比增长21%。

而作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房企,中国奥园亦在深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迅速扎根 成就“深圳速度”

尽管进入深圳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据了解,中国奥园地产集团部门总经理级别以上的高管中,有超过六成都是深圳人,这也使得其可以迅速融入这座充满竞争与机遇的城市。

自2016年进入深圳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奥园在深圳已有接近10个旧改项目,遍布六个区域。在土地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深圳,中国奥园为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这么多项目,从而扎根深圳市场?

收并购是其一直以来的独特打法。

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按建筑面积计算,中国奥园通过收并购方式取得的项目占68%,招拍挂占29%,城市更新及其他占3%。2020年上半年,中国奥园新增项目44个,新增可开发建筑面积约695万平方米,其中收并购项目占63%。

今年7月,中国奥园完成收购京汉股份附带投票权股份29.99%,成为京汉股份单一最大股东并取得其控制权,并入中国奥园财务报表。据悉,京汉股份持有的项目主要位于北京、天津、重庆、成都、南京、太原、广东及河北等地。

通过本次收购,中国奥园开拓资产包拿地的新模式,土储资源进一步丰富。

在深圳市场,中国奥园同样发挥其收并购的传统优势。

资料显示,2016年4月,中国奥园正式布局深圳,以22.9亿元收购深圳一住宅项目70%权益,并打造成奥园翡翠东湾项目。2017年,中国奥园再以9.85亿元收购位于深圳光明新区的峯荟花园项目及峰荟时代科技中心,持续加码深圳市场。

继奥园翡翠东湾、奥园峯荟之后,中国奥园以前瞻性眼光布局深圳北拓中轴、深港后花园——东莞塘厦,匠心精筑奥园观澜誉峰,打造深圳精英们接轨国际化生活方式的理想墅居。

得益于收并购的特色打法,中国奥园不仅在布局上实现了名副其实的“深圳速度”,同时也将土地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波动。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奥园新增项目的平均土地成本为每平方米3812元,与其目前的销售均价相比,未来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奥园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4874万平方米(权益比78%),总货值约5015亿元,计入城市更新项目后的总货值约11602亿元,满足未来四至五年的发展。

深化布局深莞惠经济圈

放眼全球,每个超级都市背后,都自带一个“圈”,像涟漪一样向外扩散,在城市生长的过程中,单个城市的效应慢慢减弱,都市群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的主流趋势。

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化都市圈时代正式开启。2020年5月8日印发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点名”广东五大都市圈——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五市。

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在部署2020年工作中也曾明确提到,做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空间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深莞惠协同一体化发展。

在都市圈演进的过程中,开发商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城市的服务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紧贴政府都市圈规划,中国奥园亦加速布局除深圳外的东莞、惠州等深莞惠经济圈城市。

2019年12月11日,中国奥园与东莞市桥头镇政府正式签约,双方就东莞岭头社区城市更新项目前期服务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年6月15日,中国奥园中标东莞市清溪镇16.66万平方米旧改项目。

截至目前,中国奥园在惠州已布局超过10个项目,在东莞布局超过20个旧改项目,积极布局深莞惠经济圈。

与此同时,房企也开始摆脱传统住宅开发的单一业务链,在新型城镇化、都市圈规划发展等大背景下,广泛拓展产业链,为地方的“产城融合”做出贡献。

作为复合地产的引领者,中国奥园已形成体育、教育、商业、健康养生、文化旅游、跨境电商、科技产业、特色小镇等多元化复合产业发展的模式,也将更多从产业、商业、城市功能配套、城市更新等方面入手,积极参与深莞惠经济圈的城市建设。

据了解,在中国奥园正常收购项目里,住宅为主要的业态;而在旧改项目中,业态则相对复杂,包括微型改造、城中村改造、旧厂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其中就将承担许多城市配套的建设,如学校、医院、各类场馆等等。

依托逐渐强大的产品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中国奥园在立足于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持续为城市圈建设贡献不可忽视的一份力量。

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作为新晋千亿房企,在今年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奥园依旧表现出强韧的发展动力。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奥园迅速响应,一手抓防疫抗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取得物业合同销售及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业务发展仍旧保持韧性。

随着三月底、四月初销售中心和工地全面复工复产,中国奥园销售恢复增长势头,前七个月实现合同销售人民币60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接近一半,持续稳居全国销售30强之列。中国奥园集团董事会主席郭梓文表示,未来几个月中国奥园将进一步加大销售力度,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6月30日,中国奥园已签约未确认的物业合同销售约人民币1800亿元,将于未来2年逐步确认,为盈利的持续性奠定基础。

土地方面,中国奥园积极布局城市更新项目取得实效。中报显示,中国奥园已实现旧城、旧村、旧厂("三旧")改造全覆盖,拥有逾50个不同阶段的城市更新项目,预计额外贡献可售资源约6587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占95%。

中国奥园集团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郭梓宁表示,今年公司预计陆续有城市更新项目进入转化,未来两年,也将有十几个项目进入转化阶段。未来,中国奥园一方面加快转化,另一方面继续在大湾区的主要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加大拓展力度,为公司未来储备优质土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金流充足 融资能力突出

在业绩及盈利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中国奥园还通过多元化融资,保障公司财务稳健及资金充裕。

2020年2月,公司发行1.88亿美元363天4.8%境外债,创中资高收益债最低发行成本;7月,发行4.6亿美元2024年到期的6.35%境外债。期内,公司完成两轮共2.8亿美元三年期境外银团贷款,年利率为HIBOR/LIBOR加4.30%,由恒生银行及汇丰银行牵头,吸引9家境外商业银行参与。

境内发债方面,2020年2月和8月,中国奥园分别发行人民币25.4亿元五年期5.5%境内公司债及人民币11.8亿元五年期5.65%境内公司债。

尽管中国奥园在2020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债务融资,但公司现金流管理健康,债务压力并未因融资而增加。

另一方面,奥园上半年现金回款率达到约90%,较2019年全年78%的回款率提升12个百分点;回款总现金约人民币694.4亿元,为短期借贷额的1.5倍。

此外,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奥园授信额度总额约为2256亿元,较截至2019年底的1840亿元授信额度增长22.61%;截至上半年末,中国奥园尚未使用的授信余额为943亿元,较截至2019年底的647亿元增长45.75%。

良好的销售回款及现金流状况,中国奥园的信贷评级展望维持“正面”评级展望。目前,惠誉、标普及穆迪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一致给予中国奥园“正面”评级展望,境内信贷评级获联合信用评为中国最高信用级别“AAA”。

相信在充足的土地储备,及稳健的财务表现下,中国奥园还将继续保持平稳向上的发展势头。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