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10月12日

查看其他日期

价值投资的落脚点是创造价值——读《价值》

2020-10-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价值》
  张 磊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年9月出版

⊙潘启雯

高瓴资本是中国投资界的一个特殊存在:超长期基金配置,项目横跨一二级市场,投资轨迹涉足海内外,不仅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更支持和参与了一批伟大企业的诞生和成长。

作为高瓴资本的掌舵人,张磊不仅开创了一道独特的投资风景线,更是重新定义了新时代、新经济下的价值投资。《价值》既是张磊集十余年的价值投资实践和思考的精粹,又是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对外界详细阐述高瓴资本的价值投资方法论。对于许多追赶财富的投资者来说,这本书或许可以成为对抗不确定性的利器,帮助人们穿越眼前迷雾,渐入价值投资的境界。

一次偶然的实习定位事业坐标

在《价值》中,张磊传递的价值投资理念是:选择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陪伴公司长期成长,帮助创业者和企业建立公司的护城河,从发现价值到创造价值。事实上,张磊选择“价值投资”作为自己毕生事业坐标,并非是他事先规划好的,而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实习经历。

早在2000年,28岁的张磊就怀抱信念、充满朝气地回国创办“中华创业网”。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创业半年时间,就戏剧化地遇到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华创业网也受到冲击,张磊试图挽救但无果。

失败仅仅是“过程”,而不是“终点”。创业未果后,张磊继续回到耶鲁大学读书,在“山重水复”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路过了一幢维多利亚风格的小楼,找到了在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机会,并结识了美国投资界的“耶鲁派”代表大卫·史文森,自此与投资结下不解之缘。在《价值》中,张磊谈起这段实习经历时感慨万千:“许多时候的人生际遇,是上天无意间给你打开了一扇窗子,而你恰好在那里。某种意义上,是耶鲁投资办公室定位了我今后事业的坐标系,让我决定进入投资行业。”

褪去稚气,少了莽撞的张磊,这一次,谋定而后动。在耶鲁投资办公室面试时,史文森问了张磊许多关于投资的问题,当张磊对大多数问题诚实地回答“我不知道”时,史文森反而有些惊讶于张磊的坦诚。可能正因如此,张磊获得了这份弥足珍贵的实习机会,因为在史文森看来,诚实格外重要。

耶鲁投资办公室向来以严谨和专业著称,在这里,工作人员不仅面临智力上的挑战,更需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当耶鲁投资办公室派张磊出去研究木材、矿业等行业时,他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一点一点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调研,最后交出了一份1英寸厚的报告。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传统后来也被引入张磊创立的高瓴资本。

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实习期间,张磊从投资的角度真正理解了金融体系最本质的功能。金融不仅包括资金供求配置、风险管理、支付清算、发现与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真正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为此,张磊专门做了一个关于公司治理定量分析的报告。报告引入痕迹学及定量分析的研究视角,在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下对公司治理的众多要素进行评价打分,并且以动态的视角,揭示出动态指标相比于静态指标更能反映出公司治理的质量。

换言之,就是不看公司说的,而要看公司做的,具体包括上市公司有没有增发新股,有没有分红,小股东有没有真实的投票权,独立董事是不是真的独立,高管薪酬与净资产收益率回报之间是不是真的挂钩。这样的独立研究,让张磊掌握了寻找独特视角观察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遵循三个投资哲学和“第一性原理”

“我就是桑丘·潘沙,我的角色就是帮助英雄人物成就大事。”张磊常常将自己比作《堂吉诃德》里的桑丘。桑丘,这位西班牙农民讲求实际,冷静清醒,时刻提醒堂吉诃德从幻想中回到现实。这个角色与张磊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海外求学和实习经历,让张磊感受到中西文化之间强烈的对比,通过近距离地学习西方思维模式,他反而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领悟。虽然现代金融投资的工具多来源于西方,但他希望能够结合东方特有的古典哲学,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在2005年创业之初,张磊就提出了三个投资哲学,在价值投资实践中予以遵循,以求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宁静,避免错失真正有意义的机会。

张磊常用三句古文来概括它们:其一,“守正用奇”,就是要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激发创新;其二,“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就是一个人要在有限的天赋里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其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指只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成功自会找上门来。

张磊喜欢说:“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到一群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情。”价值投资就是这件有意思的事。价值投资也需要具备一种“基因”。这样的基因决定了价值投资可以穿越周期,忽略天气,不唯阶段,不拘泥于形式,在全球、全产业、全生命周期里创造价值。价值投资必须十分明确,有些事情不能做,并且从一开始就不做。在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必须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做正确的事情呢?张磊认为,最好以“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简单来说,在一个逻辑系统中,某些陈述可能由其他条件推导出来,而“第一性原理”就是不能从任何其他原理中推导出来的原理,是决定事物的最本质的不变法则,是天然的公理、思考的出发点、许多道理存在的前提。

坚持“第一性原理”指不是用类比或者借鉴的思维来猜测问题,而是从“本来是什么”和“应该怎么样”出发来看问题。不能通过观察表象,也就是通过比较思维看待事物,是因为比较思维具有很大的缺陷。“第一性原理”最大的价值有两个:一是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一是能够在理解本质的基础上自由地创新。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话说,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张磊通过对腾讯产品和服务的反复思考,深刻认识到,投资一家公司,不应仅看它过去的收入和利润,也不应仅看它今天或明天的收入和利润。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否帮助社会、消费者提高效率,创造价值。只要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和利润早晚会兑现,而社会最终也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品质永远是投资选择的基石。高品质的公司无论在怎样跌宕起伏的经济情势下,其地位都坚如磐石,实现持续性的增长和繁荣。

以“研究驱动”和“长期主义”发现价值

但凡出色的投资人,都拥有一个难得的品质,即非凡的耐心。在《价值》中,张磊反复强调以“研究驱动”和“长期主义”发现价值。

经过多年的投资实践和对比研究,张磊发现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研究驱动”。他始终强调要基于对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深度理解,培养对商业本质敏锐洞察的能力。“研究驱动”主要分为“深入研究”“长期研究”“独立研究”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深入研究=研究深+研究透”。所谓的深入研究,就是要研究深、研究透。“研究深”指研究必须是基础和根本。通过与创业者交流,对消费者访谈,了解行业和生态的历史演绎,对生意所处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和超预期的判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行业和商业模式。“研究透”指研究必须全面透彻,经得起时间推敲,从而看清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和伴随的风险。

第二种形式:“长期研究=关键节点+关键变化”。在投资决策面前,许多投资机会的时间窗口稍纵即逝,最重要的是对关键时点和关键变化的把握。只有长期、动态地跟踪变化,投资人才能够对变化产生超出一般意义的理解,从而拥有与市场不同的观点,而且是基于非常长期的视角的不同观点。

第三种形式:“独立研究=独特视角+数据观察”。许多公司都在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但并非所有被创造出的价值都已经被投资人发现并认可。独立研究能够重构一个条理分明的世界,让投资人在清晰的经度(产业上下游)和纬度(不同产业的交叉融合)中获得不一样的视角。比如,投资人通过同时与餐饮零售企业、生鲜电商企业、外卖送餐企业交流,可以形成对食材溯源、供应链管理、门店运营等全产业链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就能够看到行业真正的痛点。

如果说“研究驱动”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基本功,那么如何理解时间的价值往往是决定投资格局的关键。对此,张磊提出了自己的四个理解视角。第一个角度是理解时间的跨度。要根据事物本质,窥测更久远的历史和未来,判定公司在环境生态系统中的走向。第二个角度是相信复利的力量。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但却是“坏公司”的敌人,能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拓宽加深护城河的,才是真正的“资产”。第三个角度是把时间作为选择。要把时间分配给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复利才会发生作用。第四个角度是时间是检验投资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时间可以检验出最好的商业模式、具有结构性竞争优势以及一流的管理者。

从“正确理解时间的价值”维度出发,张磊认为所有的品牌、渠道、技术规模、知识产权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护城河是动态的、变化的。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不断持续创造长期价值。

张磊毫不讳言地指出,如果说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发现价值的话,那么其落脚点应该是创造价值。因为技术进步使得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演变,那么新经济企业的估值方法也会与传统企业完全不同。寻找可靠的、前瞻性的新变量,已经成为价值投资演化的核心所在,这对于投资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投资卓越的创业组织,与拥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