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10月22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1版)

2020-10-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核心

在于促进各方归位尽责

在谈到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内涵和特征时,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应该是一整套紧密联系、内在协调、相互支撑的制度生态体系,共同构成保障资本市场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四梁八柱”。他认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其核心在于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

他指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应当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基础制度的核心,在于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基础制度必须是连续、稳定和可预期的,应该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基础制度要兼具基本稳定和与时俱进,随着市场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另外,基础制度应该体现从实际出发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的有机结合,需要立足国情市情,不断强化时代性和适应性。

构建更成熟的基础制度体系

明确六项工作重点

易会满指出,下一步加快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将着力于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具体工作包括: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完善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设立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健全发行承销机制;打造权责清晰、标准统一、透明高效的发行审核注册机制;积极稳妥优化交易结算制度,丰富风险管理工具,优化融资融券和转融通制度;稳步推进货银对付(DVP)结算制度改革;完善常态化、多渠道退市制度安排。

完善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体包括: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完善各市场板块的差异化定位和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研究出台精选层公司转板上市相关规则;完善私募基金差异化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公募REITs试点范围,积极稳妥推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创新。

优化推动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证监会将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做优做强的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实现大的跃升;健全促进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适度相容的内生机制,鼓励和支持业务、产品、服务、组织和技术创新;完善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配套措施,推动发展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完善审计、评估、法律服务、资信评级规则体系,构建权责匹配的资本市场中介体系。

在加快融资端改革的同时,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具体包括: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完善投资顾问业务规则,着力提升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专业能力;推动优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完善权益投资的会计、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制度安排;加快推动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完善投资者权利行使、保障和救济的制度机制,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文化。

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保障和配套支持制度。证监会将积极做好刑法修改、期货法立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出台的配合工作;推动制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交易的行政法规,逐步构建符合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完善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监管执法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制度,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证监会将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加强跨境审计和国际监管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