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12月12日

查看其他日期

如何看待公募基金话语权上升?

2020-12-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蒋光祥

□蒋光祥

众所周知,用某一群体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股市值的比例,来考察该群体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无疑相对公允。而今,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合计达到了3.87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上升至6.75%,显然基金在A股的话语权提高了。

但凡资管产品的高光时刻,都伴随着业绩亮眼。权益基金A股流通市值占比之所以出现回升,自2019年起的赚钱效应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一日售罄的百亿级别基金中,还出现了多只封闭期较长的权益型基金,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连开放式基金都卖得磕磕碰碰,何况一封就三五年的产品?这背后只有一个原因:投资者出于对优秀基金经理的信任,主动放弃流动性来换取基金经理的从容运作,而基金经理也有以更佳业绩回报基民的自信。

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上升、投资渐入佳境的背后,当然离不开宏观大背景的变化。除了监管层多措并举发展权益类基金,强调权益类基金对公募行业的重要作用之外,资管新规出台后,以往市场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收益率既诱人还能“刚兑”的产品已经不复存在,基金、信托、银行、保险等资产管理机构,在标准化产品,如股票、债券的投资上,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公募基金在权益投资领域无疑有着更为深厚的沉淀,在权益投资领域的品牌最为成熟,一批老将在历经牛熊转换的洗礼后,管理能力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头部效应也愈加凸显。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个市场既不缺一日售罄,必须进行比例配售的百亿、千亿基金,也不乏多次募集延期后仍然发行失败的权益基金。如同现在的A股市场,鲜见一哄而上、多板块普涨行情,有时即便是同属一个板块,“白马股”与“垃圾股”的走势也是“冰火两重天”,这一健康形态既是市场的选择,也是投资者痛定思痛后回归理性的必然。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排名前100名的基金经理合计管理的基金占行业总规模的50%,这意味着权益基金近一半的资金只交由约7%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去年以来,伴随着热门权益类基金的热销,基金管理人对单只权益基金规模上限进行限制,主动或被动开启的“限售”、“比例配售”已经逐渐司空见惯。明星基金经理可能“无意间”会放大自己的资产管理能力,但是基金公司、监管层可谓洞若观火,这既是基于过往的历史经验,也是一种对于基民的“爱护”。

权益基金的话语权提升,自然令业内振奋,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这个市场上的钱从来不缺,缺的是优秀的管理资金能力。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基金管理人当居安思危,要利用这一难得的话语权提升,来健全A股的健康生态;要用实实在在的价值投资,促进A股投资的正向循环。与此同时,基金管理人是以投资为核心,还是以营销为核心,代表了专业化与商业化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的成功也许到来要晚一些,但理所应当地更为持久。投资者的资金终究将流向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也唯有如此,基金的话语权提升才有望继续保持。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