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股份童建国:打造具备全产业链优势
氟化工领军企业
◎记者 刘立 ○编辑 李魁领
近日,永和股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对拥有完备产业链的永和股份而言,可谓如虎添翼,公司不仅掌握上游矿产资源,而且在氟化工产业链研发成果丰厚,产品畅销全球。“在产业链前端,永和股份努力打造明显成本竞争优势;在产业链后端,公司力争做到技术最优、品质最好,在高端产品价格和利润上取得明显竞争优势。”永和股份董事长童建国如是阐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步成就氟化工领军企业
回忆公司的发展历程,童建国认为,三步发展成就了今天的永和股份。
“第一步是收购金华一家氟化工公司,成立金华永和。当时这家公司经营不善,我们看好氟化工前景,通过对市场的准确预判及做好生产经营工作,迅速让公司经营扭亏为盈,也正式进入氟化工行业的生产环节。第二步是布局内蒙古,打通产业链上游,使公司的萤石资源和无水氢氟酸等原材料自给优势显著,并建立生产基地。第三步,就是此次募投项目中的‘邵武永和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建成后公司在高端氟材料上将更具竞争优势。”童建国介绍。
自成立以来,永和股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受氟碳化学品市场价格止跌回升、公司产能提升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有望分别达到30%和40%以上的增长。
重视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
永和股份一直重视研发投入,重点围绕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进,努力解决技术难题,同时结合发展战略目标及当前业务经营的技术需求进行理论、应用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公司下属的氟材料研究院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企业研究院。
目前,公司拥有33项注册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项。公司FEP(聚全氟乙丙烯)产品技术国内领先,PVDF(聚偏氟乙烯 )、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等技术储备丰富。
因为与一家国际大公司打了8年的知识产权官司,并最终获胜,童建国在业内颇有名气。“刚进入氟化工行业,我们就遭遇了某国际大公司利用所谓的专利,不让中国企业卖相关类型制冷剂的事。我就是不服,中国企业要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童建国回忆道。
这件事也让童建国深刻感受到,国际大公司不仅重视研发,而且善于利用规则。为加强公司知识产权的管理,永和股份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且从未发生因疏忽未缴纳专利年费而导致专利权终止、商标到期未能续展或已注册商标被认定为无效的事。
公司还具有业内领先的销售能力及客户优势,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和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销售渠道。
公司制冷剂产品长期合作客户包括东芝、大金、TCL等企业。公司自主品牌——“冰龙”牌制冷剂在售后市场中的声誉和出货量均排名全国前列。“冰龙”品牌先后获得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的“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商务厅授予的“浙江出口名牌”。
“公司FEP产品性能优异,技术环保。在性能方面,FEP产品介电损耗、热失重、耐弯折等指标国内领先,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童建国介绍,含氟高分子材料方面,公司FEP产品已实现向富士康、哈博电缆、金信诺、万马股份、神宇股份等企业直接或间接批量供货,在中高端领域具备与国际氟化工领先企业进行一定竞争的能力。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机遇
童建国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氟化工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将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排放减少。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产品迭代,将碳排放权进行交易,用绿色发展换来真金白银。”
据了解,我国将从2024年开始把HFC(氟碳类制冷剂)消费量冻结在基线以下。“这就要求我们氟化工企业重视HFC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合理把控,为即将到来的HFC物质削减作准备,做好产品的迭代更新。”童建国表示。
“随着近年来公司FEP、HFP等高端氟化产品产能释放,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产品收入和毛利占比总体上升。尽管公司氟碳化学品产销量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但其收入和毛利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童建国说。
据效益测算,此次募投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营收超35亿元,其中制冷剂相关的业务收入为8.2亿元,占比为23.42%,含氟高分子材料产品收入为22.01亿元,占比超6成。项目投产后,制冷剂业务占公司总体业务的比重将逐步下降。
“上市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借力资本市场,我们可以吸引更专业、更高端的人才,获得更多资金的支持,未来会发展得更好。”童建国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