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2021年

7月16日

查看其他日期

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实施路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

2021-07-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范子萌 ○编辑 黄蕾

7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后续措施逐步落地,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跨境融资空间、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都将迎来深远变革。有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不断加强国际竞争力。

支持浦东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

《意见》明确,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支持浦东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同时,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

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大背景,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称,自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以后,中国便开始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近年来,中国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逐步推进。

“全球企业和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正持续增长。”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意见》中提到的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的相关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人民币产品,提升境外企业和投资者使用人民币的意愿。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祝瑾表示,当前,人民币已是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之一,但人民币的投融资货币功能仍有望进一步深化。通过适时放宽资本项目项下人民币的使用限制,可以增加企业使用资金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满足中国企业更多合理的资金管理需求。

加快推进中国债市统一对外开放

《意见》提出,将推进在沪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包括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在内的中国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此外,跨境融资的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宽。《意见》明确,支持在浦东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在浦东开展简化外债登记改革试点。

对于立足境外投资者的外汇对冲、风险管理等需求,《意见》提出,研究探索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推动金融期货市场与股票、债券、外汇、保险等市场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投资者需求的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

唐建伟表示,随着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日益深入,他们对于更好地管理自身在人民币资产负债上风险敞口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对于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的探索,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人民币离岸交易正当时

人民币离岸交易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意见》明确,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

多位专家表示,当前中国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需要有步骤、有条件地逐步实现人民币和外币的自由兑换。而以在上海推进离岸人民币交易为契机,这一过渡期有望加快完成。

“结合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当前加快发展离岸人民币交易,处在一个较好的时点。”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认为,在上海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也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王云峰表示,这将为那些期望在境内开展离岸业务的企业和机构提供便利、节省成本,也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离岸和在岸市场之间的循环,对上海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