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专家学者话“公司治理”

2021-09-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郑东华:

企业追求经济价值,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对后者进行折算后,可以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增长,会导致经济价值增加。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教授朱洪泉:

疫情大大加快了数字化,制造、销售、流通、教育、娱乐、服务等诸多行业出现全面数字化转型趋势。远程办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公司治理问题。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关系会越来越重要,绿色治理是大势所趋,疫情后应大力推行绿色治理。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

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有信托责任维护好投资者的权益,因此,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在投资者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徐向艺:

立足中国改革过程中的历史情境和成功经验,探寻公司治理实践发展进程中显著异于西方模式的成功经验,思考变革过程中的制度环境、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共同影响,实现公司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

与股东中心主义相比,公司治理范式和构架设计应该遵循的更加一般的原则是隐藏在股东中心主义背后的“权利与义务对称的原则”。具体的公司治理范式和构架设计需要结合产业特征和业务模式特征以及所面临的真正问题进行灵活改变和相机调整。这些特殊和新兴产业公司治理范式和构架设计的背后始终不变的是,权利与义务匹配、激励相容与治理成本收益权衡等核心原则。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严若森:

包容性绿色治理将“包容性增长”“绿色发展”同时嵌入治理理念之中,基于包容性治理与绿色治理的融合,让各方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治理,并公平分享社会资源、治理成果与政策效果,从而尊重和保障各方利益相关方权益。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引导数字平台建立“绿色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教授、

副院长马连福: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财务资本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利化,智力资本的稀缺性明显提升,导致控制权配置依存状态正发生变化,企业拥有资源的稀缺性、专用性和稳定性成为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

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徐伟:

大股东对公司直接控制机制、激励机制、高管团队技术特征对企业工业互联网产业进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郝云宏:

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类保险”效应,有利于减弱媒体报道负面事件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