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供应链金融有了新玩法
数字化技术是落地关键
◎记者 魏倩 ○编辑 黄蕾
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攻坚小微信贷业务。
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出现一些新思路,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全链路的信贷需求及综合资金管理需求。
这样的模式即是业界今年探讨较多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记者了解到,除了银行,近期还有金融科技公司也在该领域争相布局。究其原因,一是核心企业供应链加速数字化,二是供应链融资渠道需求加大。这一服务模式下,传统银行的授信和风控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银行是如何变得敢贷也愿贷?
理念转向 覆盖更多小微企业
“家电行业是一个资金流通需求非常大的行业。但是过去我们很苦恼,小经销商(乡镇级)没有钱,到银行又借不到钱,怎么办?他们只能找上一级经销商去借,结果上一级的经销商也非常痛苦,看似一年下来有很大的销售额,但是兜里也没有钱。”海尔智家数字客户总经理张华军表示。
这类问题在行业内并不少见。诸如蒙牛、旺旺这类大型品牌企业,拥有数万经销商和超过百万的门店,其中不少就遇到过“要抵押”“要跑腿”“缺额度”等融资不畅问题。
供应链金融对银行而言,实质是拓展场景,其传统模式一般是依托一家核心企业,根据核心企业信用情况,服务其上下游的“N”个小微企业,例如浙商银行、上海银行、微贷银行等供应链金融均是这样的模式。但该模式的共性问题是,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或担保比较依赖,授信覆盖面边界拓展有限。
如今,随着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据记者了解,在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每个“N”也是一个中心,可以去拓展他们背后更多的“N”,相当于是“1+N2”,以此可以扩大授信覆盖面。网商银行日前推出针对供应链业务的数字化系统,就是这样的思路。
这意味着,企业经营的每个交易环节,例如采购、供货、加盟、加盟商、经销商到零售门店的回款等,都能获得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需求
上述服务模式和理念发生转变,原因是核心企业供应链正在加速数字化,重构产业链,金融服务也得跟上步伐。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进步下,大型企业纷纷加速数字化,特别是零售品牌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均在建立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其中,能否保证供应链上下游融资渠道的畅通,至关重要。“如果每一个经销商融资受阻,或者发生逾期,对于核心企业或者产业而言,损失的不单单是这笔贷款,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份额。”立白资本CEO欧健峰日前表示。
相关数据对此也有佐证。蒙牛供应链融资平台数据显示,未使用过融资的经销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0%,而使用贷款服务的经销商,销售额的增长则达到22%。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认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变化的背后是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是金融科技的大发展,是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我们对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主体信用尤其是还款意愿更为重视,供应链数据、供应链交易关系更多地是提供其还款能力的佐证。这种主体信用与债项信用的再平衡,使我们摆脱了‘钱变货、货变钱’的窠臼,也让与我们合作的核心企业告别了担保与否的纠结。”他说。
数字化技术是落地关键
上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意味着传统授信和风控模式发生了改变,银行敢贷也愿贷。在业内看来,其中的关键就是有没有强大数字化技术能力。
在网商银行行长冯亮看来,“1+N2”服务模式下,风控对小微企业的主体信用更为看重,比如,银行不仅关注小微企业进了多少货,有多少应收应付款,也会通过综合判断其历史交易记录、履约记录、生意淡旺季、企业主个人信用习惯等,预测未来的进货量、还款能力和意愿,再给予其相应的贷款额度。
之所以授信逻辑发生改变,一个关键能力在于数字化技术——可以打通核心企业上下游的数据,使得供应链数据创造信用价值,也才使得信用风险可以下沉。
“我们把原来很多人工的服务彻底数字化了。抵押、担保、质押等传统的概念,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回归到对客户信用的刻画,不需要再用人工单据的审查审批等繁琐的流程。”冯亮表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科技驱动,攻关科技识别和验真,比如,如何判断合同、发票的真伪等,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数据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价值交换和共享。
在“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背景下,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出现一些新思路,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全链路的信贷需求及综合资金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