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对于他,
投资就是一门令人着迷的艺术

2022-02-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至善之路: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的投资艺术人生》
  (美)罗伊·R.纽伯格 著
  王维群 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1年10月出版

——读《至善之路: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的投资艺术人生》

◎潘启雯

他生于1903年,在2010年以107岁的高龄离开这个世界。作为横跨一个多世纪的百岁老人,他曾经历过1929年和1987年两次历史上最惨烈的股市崩盘,并且都毫发无损。不仅如此,他在长达68年的投资生涯中,共经历了26次熊市,但没有一年赔过钱,他因此被业内称为股市“不倒翁”“世纪炒股赢家”。这些光环足以令世人记住罗伊·R.纽伯格这个名字。

纽伯格的一生,既是一部华尔街金融史,也是一部美国社会文化史。他于1939年创办的路博迈公司已成为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牌华尔街投资机构,如今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并且业绩斐然;公司股权全部由员工持股,公司始终贯彻的合伙人文化将资源和力量集中于核心的投资管理事业,并与客户利益保持一致,实现投资管理业务长久共赢的局面。

1997年,纽伯格在94岁高龄之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写下这本《至善之路: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的投资艺术人生》,与世人共同分享他传奇又辉煌的人生经历。10年后的2008年,104岁的纽伯格依旧在展望未来:“对我而言,生命是一场冒险。”循着这位华尔街顶尖投资者走过的百年之路,读者或许可以从中获得启发,找到重新审视人生、审视投资的新视角。

为了艺术投身金融

在《至善之路》中,纽伯格一开始就提到,在他出生那年,时任美国总统还是罗斯福;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还没有进行过试飞;而他的父亲路易·纽伯格是骑着马上下班的。父亲在内战时期就从德国来到了美国,虽然父亲经历了美国中西部冒险创业的时代,成为了一名商人,但性格还是颇为敦厚老实。纽伯格的母亲则来自一个庞大而颇为富有的犹太家庭。

纽伯格出生时,其父已经年过半百。12岁时,纽伯格的父母相继离世,他和姐姐不得不从小就开始独立面对社会。幸好殷实的家底令他有权利选择过自己理想的生活。少年时代的纽伯格对于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其投身华尔街之前,他就拿着父母留下的财产奔赴欧洲,不仅在旅游中开阔了眼界,还在法国巴黎学习了4年的语言和艺术。

一次偶然的机会,纽伯格读到弗罗里特·费尔斯写的著名传记《梵高传》时,了解到梵高生前居然只卖出一幅作品,“他孤独地死去,如同一个不幸的乞丐”。纽伯格还惊奇地发现,许多伟大的艺术家生前一直被生活不公正地对待。于是,纽伯格立下终生誓愿,要竭尽全力支持那些活着的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纽伯格向来都是推崇备至。他曾经说:“我明白,金钱能够使这个世界运转,但我不相信金钱。我知道,艺术无法使这个世界运转,但我笃信艺术。”

为了艺术,纽伯格投身金融事业。“金钱本身从来没有真正让我产生兴趣。我事业和生活的驱动力是交易这门艺术以及我对艺术的支持。当然,钱作为交易的副产品,使我能够买许多伟大的艺术品,从而支持文化。”

开阔的眼界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在日后成就了纽伯格。在《至善之路》中,纽伯格毫不讳言地指出:“我确信我在华尔街的成功可以归结为我对生活的好奇。买卖证券需要许多直觉,这种直觉只能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才能培养起来。”

纽伯格从来没有取得任何大学的文凭或商学院的学位,但是纽伯格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我研究人,研究生活,我观察,我倾听,我阅读。我从未发现学东西是浪费时间。我过去学的所有东西都曾帮助我在华尔街闯荡。同样,我在华尔街学的每样东西又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帮助了我。”

纽伯格的终极目标是艺术,直接欲望却是金钱。这个看似矛盾的信念,在纽伯格的心里却能以一种奇妙的平衡关系共存。在20世纪,这位成功创办了路博迈公司和发明无预付佣金(“护卫共同基金”)投资方式的投资天才,后来还成为了美国联邦艺术馆主席。投资对于他就是“创造金融购买艺术”的征程。

在“黑色星期二”中“淘金”

1928年的冬天,纽伯格横渡大西洋回到美国。也就是在看了《梵高传》的半年之后,他投身华尔街。从巴黎来到了纽约的华尔街,纽伯格并不知道几个月后,自己将经历美国证券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熊市。但是结果却证实“世有非学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来到华尔街后,纽伯格起初在父亲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进入大型经纪公司哈里-史蒂格里兹公司做跑腿的收账员。三天后,纽伯格因为对数字的敏感被调入股票购买和销售部进行交易。他每一天的工作就是记录客户的买卖。纽伯格说:“最初我走进华尔街是为了赚钱,以便我能买伟大的艺术作品,支持艺术家们的事业。但我未料到的是,在华尔街买卖股票本身居然是令人着迷的艺术。我几乎马上就适应了。对我而言,工作就是玩耍,生活就是冒险,这令我无比兴奋。”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灾难来得无声无息,股市一度还很坚挺,但到了11点,突然开始逆转。那一天,纽约四大银行掷入几千万美元试图护盘救市,但是毫无效果,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令很多人的美梦破灭。

焦虑与歇斯底里弥漫了整个华尔街,也弥漫了哈里-史蒂格里兹公司。此时26岁的交易记录员纽伯格正在紧张地盯着报价机吐出的纸条,上面罗列了所有在证券交易大厅里进行的交易,就像一场惊险影片拉开帷幕。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没有计算机,盯着报价机记录每一笔交易是纽伯格的工作。他疯狂地工作,试图跟上触目惊心的交易,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直到1929年10月29日,一切都分崩离析了。这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里的人们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之中。股指从之前363点的最高点骤然下跌了4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这一天,史称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二”。

而纽伯格的表现却令人称羡。在做股票交易记录员的过程中,纽伯格看到一些客户每天都在赚钱,年轻的他自然心动,于是便卖掉了父亲留给他的价值3万美元的房地产按揭债券,然后全部投入股市,到当年5月份还净赚5000美元。然而,从5月份之后,股市开始一点点下滑,到9月底,他赚的5000美元就被抹平了。此时,他感觉整个金融市场的情况似乎有点不对头。

虽然危机来得毫无征兆,但是纽伯格却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那时华尔街交易最活跃的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作为当时科技股的龙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每股股价从1921年的2.5美元,最高上涨到了1929年的574美元。当纽伯格持有的股票市值跌回到3万美元时,他发现拆细后(1股拆分为5股),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价已经由114美元跌至100美元。即使这样, 纽伯格还是觉得该公司的股价高得离谱,便开始研究其中的原因,并意识到股价走势已经违背了一般逻辑。

经过调查,纽伯格发现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价是由一群投机商组成的财团联营操纵的。此时,他决定进行第一笔套期保值交易操作,以100美元的价格卖空了300股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恰好与他所持有的3万美元的市值相等。正是借助这笔交易,让他在“黑色星期二”中独善其身。就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交易记录员纽伯格脱颖而出。

1930年月10月,距离大恐慌一年后,纽约股市再创新低,市场平均跌到1929年9月高峰时的11%。原先每股100美元的美国无线电公司股票此时已经跌到了2美元。靠着这一笔操作,纽伯格不仅在大萧条时期保住了资金,也使他对套期保值交易充满信心。同时,这更让他对投资着迷,觉得投资的过程本身就是艺术。1987年,在20世纪第二次世纪大股灾发生之前,他依旧这样提前抛出了股票,由此也被业内称为“在大崩溃前抛出的人”。

警示投资者勿盲目跟风

或许是自小就继承了巨额财富,纽伯格对财富的渴求在华尔街一定不是最热烈的。因此,他的投资经验也告诉世人,不要留恋,适时退出是不被股灾席卷的一大原则。

纽伯格是世界上唯一经历过1929年与1987年两次股灾的投资大师,因此他经常被人邀请对两次股灾进行比较。

纽伯格认为,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影响的深远程度。1929年的股市大恐慌导致了长期而沉重的经济大萧条,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都没有结束。1929年的大恐慌对个人、大型企业以及整个美国社会都有长期重大的影响。但是,与1929年相比,1987年只是对股市的一次相当肤浅的调整。股市下跌只在10月份持续了一周。因而,与其说1987年是熊市,倒不如说它是对过激牛市的修正,毕竟到1994年,股市的市值就翻了一番。

对此,纽伯格也对投资者越来越趋于浮躁提出了警示。他认为,有一类投资者喜欢追随别人尤其是陌生人的潮流。这种潮流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表现得尤其明显。如果有一位了解某种证券的分析者发表了一个或乐观或悲观的评论,或者一位重量级人物发表某种高见后,投资者就会一窝蜂地跟随那些也许他们根本不认识的人。市场也就因此产生强烈震荡,而这种震荡通常难以持续。

他表示,此类言论对股票产生的影响,会令其股价出现10%左右的波动。这样的市场既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牛市,也不能被称为熊市,而是“羊市”。不过分逐利、忌盲目跟风,是纽伯格对自己两次可以避开股灾给出的答案。

颠覆基金行业

大恐慌的洗礼对纽伯格来说可谓终身受益,在之后68年的投资生涯中,他几乎都是像初涉股市时那样面对投资。1930年4月3日,纽伯格进入了公司交易室,成为经纪人。他的市场操作风格也由此逐步成型:“当市场持续上升时,我会提前进入跌势;当股市明显下跌时,我却处于涨势。”

纽伯格认为,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律,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股市每隔几个月就有一次变化,投资者只有适应了不断变化的波浪才能获得胜利。1929年大恐慌后是长达10年的大熊市,善于平衡的纽伯格在逆境中持续盈利,找他管理资金的客户源源不断,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在1939年,纽伯格和合伙人罗伯特·伯曼以6.4万美元创办路博迈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在1939年爆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萧条了许久的经济就在那时得以复苏,而这也为纽伯格赢来了大好时机。

从1940年到1950年的这段时间是路博迈公司发展壮大的10年,但纽伯格从不愿提及,因为他将这种成功归结为外因。他最得意的是1950年之后。1950年的6月1日,纽伯格的护卫共同基金正式成立,这是他一生最为骄傲的艺术杰作。

1950年,纽伯格敏锐地发现,共同基金可以把许多投资者的钱合并起来成立一个基金,使中小投资者也能拥有大型公司的投资组合,但缺点是要收取8.5%的手续费。如此高昂的销售佣金,会导致客户在购买产品的那一刻,100美元投资就变成了91.5美元。纽伯格知道,作为资产管理人,要让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才是终极目标。他做了一个颠覆性的决定,推出了一只没有销售佣金的产品——路博迈护卫基金,将共同基金产品真正推向普罗大众。

纽伯格希望这只基金能长期守护其客户的资产,在复利的魔法下,慢慢长成参天大树。他给客户和每个认识的人都发出了简介,强调这只基金没有8.5%的佣金。一开始,人们并不接受,销售人员也没有动力去推销。但是,好东西总是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没过多久,护卫共同基金这种明智的投资方式被人们口口相传,吸引了不少中小投资者。这只当初注册资金仅为15万美元的基金只用了几年时间,市值就达到了100万美元。到了1976年底,基金规模达到了7400万美元,所得的分红达到480万美元,其中有320万美元又被重新投入基金运作。

纽伯格的护卫共同基金,对共同基金行业的颠覆并不仅在改革销售佣金这一方面。它还通过加大股票的投资比例,突破了基金组合的配置。在当今资本市场,当我们购买一个股债混合的基金时,股票仓位占比较大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早在1950年,由于大萧条的伤痛记忆太深刻了,共同基金还是以债券配置为主,许多基金只有三分之一的股票仓位,其余的资金都去购买年收益率2.63%的政府公债。然而,纽伯格的护卫共同基金却以股票为主要配置对象。

总结起来就是纽伯格的护卫共同基金对于共同基金行业带来了两个最大的“颠覆”:其一,改革销售佣金,让持有人更多分享到基金净值的增长,不需要支付昂贵的手续费。其二,发展了以股票配置为核心的基金产品。也让共同基金进入了普通老百姓家庭,成为了今天美国家庭资产配置比例最高的产品。

护卫共同基金的增长令世人刮目相看,而无预付佣金的投资方式也让纽伯格从此奠定了在美国投资界的教父级地位。

纽伯格能在近一个世纪处于不败之地还有一个原因,即他对新技术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这令他多次幸运地把握住了时机。计算机在诞生早期还是一个庞然大物,有许多缺点,比如维护起来很不方便,花钱又费力。但路博迈公司在业内率先使用计算机。因为,纽伯格看到,即使有这么多不便,计算机还是比人力快。最后,“这台计算机帮助我们在华尔街生存下来并渡过难关”。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公司纷纷倒闭,但路博迈公司却生存了下来,并且生意兴隆。虽然纽伯格谦逊地把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合伙人,但人们都能体会到,那主要在于纽伯格提前预感到“科技使金融业产生革命”。

显然,“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既是纽伯格在投资上的忠告,也是他面对科技革命时的处世法则。

想在华尔街永远正确是不可能的

同样是大师级投资者的吉姆 ·罗杰斯曾经这样评价纽伯格:他有某种超自然的能力,几乎可以闭着眼睛买卖股票,还能获得利润。对此,纽伯格却冷静地说,“我不过是赚的比赔的多”。

1958年夏天,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发行10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并且是无溢价发行。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债券发行。纽伯格事先对这家公司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了,但是由于不在风口上,可转债发行遇到了困难。纽伯格却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仅为他的客户付了保证金,还实行了杠杆操作,买了可转债总发行量的4%,这对于当时的路博迈公司来说是相当大的数额。当年秋天,该公司股票就开始上涨,次年上涨的幅度远超大盘。此后,股票被分拆为5股,纽伯格与他的客户都大赚一笔,有的客户一跃成为百万富翁。由于坚信多样化投资,在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股价攀升之后,纽伯格觉得持有该股数量过多,便于1959年减持了一部分。

1960年春天,纽伯格公司改为大规模买入小少女橙汁公司。当时,该公司的每股盈利约有3美元,股价在15至16美元之间。纽伯格买入的理由很简单,“那是一家靠得住的公司”。后来,小少女橙汁公司的主管来找纽伯格共进午餐,因为他持有股票比银行持有的都要多。在午餐期间,没有任何人提到当年9月将要发生的消息,即小少女橙汁公司将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1960年9月20日,收购一事宣布后不久,纽伯格接到来自该公司的电话。对方说:“我希望你会同意这笔交易,因为如果你反对的话,交易就会流产。”由此可见,当时纽伯格持有的股份数量非常多。

“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支持这次交易。”纽伯格说。然而,当时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正处在白热化阶段,纽伯格并不看好可口可乐公司,就把持有的小少女橙汁公司的股票全部卖掉了。事后,纽伯格懊悔不已:“我观察可口可乐公司潜力的视角被误导了,我永远都不应该卖掉它。”

对此,纽伯格的解释是,他想不通为什么人们愿意为可口可乐的股票支付42倍市盈率的价格。但是他又说,“到目前为止,我在这件事上还是个傻瓜,我应该意识到全世界都对可口可乐上瘾。”

想在华尔街永远正确是不可能的,纽伯格在华尔街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让一个巨大的潜力股从手中溜走了。虽然,他失去了看似不该失去的收益,但他已然实现了投资生涯的收益最大化。诚如纽伯格所说:“在68年的华尔街生涯里,我有30%的时间在犯错误,这当然意味着许多的损失;但我有70%的时间是对的。如果有一个投资者在所有时候都是对的,他或她就一定积累了全世界所有财富的绝大部分。正像你怀疑的那样,永远正确的投资者是不存在的,除非他是个谎言家。”

在长达68年的投资生涯当中,纽伯格没有一年赔过钱,这个纪录很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令纽伯格受益匪浅的可能就是他总结的“成功投资十大原则”。其中的第一条就是“认识自己”。纽伯格认为投资者应首先对自己诚实,在开始研究股票之前,必须首先研究自己。成功投资建立在灵活运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专注于已有特定知识的某个领域。投资者应该保证自己身心的健康,因为它会保证作出明智的决策。

也许,在某些投资者的眼里,纽伯格总结与归纳的这些经验可能有些“老生常谈”。但正是这些“老生常谈”里包含着金子,而总结与归纳的真谛就是“沙里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