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设立“公费农科生”专项计划
创新培养高质量“三农”人才
|
◎仲茜 ○编辑 王晓峰
“高质量涉农人才培养和塑造,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建议,借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实施“教育部直属农业大学农科生公费教育”政策,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有情怀的“三农”人才,扎根基层,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部署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方面重点工作,其中重点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的概念。”朱晶表示,无论是数字乡村建设,还是重点发展产业,无一不对农业人才在“懂技术”和“会管理”方面提出了更新诉求和更高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人的参与,更迫切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精尖、高质量和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引领。”
农业高校承担着为乡村振兴输送各类高质量农业人才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国的农业高校在招生制度、培养模式和就业保障等各个方面不断改革、尝试和创新,但在涉农人才培养上仍面临明显挑战,例如:农科专业生源质量偏低;毕业生择农就业意愿不高;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匹配度有待提升等。为此,朱晶建议,探索新的招生类型和培养模式,提升涉农专业招生吸引力,提高学成后留农、兴农的意愿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能力。
“我在调研中发现,山西、山东、四川等省份已经实施了‘两免一补’的公费农科生招生类型,省属院校负责实施,免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定向服务农村基层。”朱晶代表特别提到,2018年教育部推行实施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建议部署农业院校借鉴“公费师范生”培养方式,设立“公费农科生”专项计划,免费培养农学生。
而在 “公费农科生”的培养过程中,朱晶建议,要加强公费农科生“一懂两爱”的三农情怀教育,着力培养其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坚定其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同时,配套良好的就业发展环境,为公费农科生继续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公费农科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可以录取其为农业硕士生,既可在职攻读,也可硕士毕业后继续履约服务年限,长期持续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