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两会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3月10日

查看其他日期

代表委员热议绿色金融:构建标准体系
让绿色金融“叫好又叫座”

2022-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马慜 记者 张琼斯 ○编辑 陈羽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双碳”目标的正式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制定了时间表。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绿色金融支持,如何进一步让绿色金融“叫好又叫座”,备受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和业内专家为绿色金融建言献策,提出了兼具可行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思路。

完善体制机制

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多位代表委员聚焦碳减排。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认为,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着标准不完善等挑战。他建议,围绕碳减排构建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市场主体碳信息采集与核算、金融产品环境效益核算等相关标准。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表示,建议“双碳”立法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紧迫性强、可操作的专门行业领域,率先设立专门的法律法规,例如加快绿色金融立法。

还有一些代表委员表示,要警惕高碳行业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并建议采取前瞻性措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煤炭、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等传统能源和高耗能产业为主的区域,将面临主体性产业替换的冲击。这可能引起高碳资产价值下跌和重估,进而影响区域性金融稳定。

“有关部门和地区应未雨绸缪,对金融风险防控、接续产业培育、员工退出安置和再就业培训等抓紧制定前瞻性、针对性强的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刘世锦表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建议,加强绿色低碳转型风险管理,将气候和环境因素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前瞻研判传统能源和高碳行业的潜在经营风险,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

加大支持力度

扩大绿色信贷规模

今年全国两会,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建议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建议,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倡导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及评价标准,出台绿色信贷的监管激励措施,包括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延长贷款期限等。

来自金融系统的代表委员表示,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投入将继续加码。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表示,今年将继续引导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引导加强金融服务,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精准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信贷支持。

还有来自地方政府的代表委员建议,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扩大绿色信贷规模。

“我国绿色金融内部发展不均衡,绿色投资与碳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伟坤建议,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缩小绿色金融系统内部发展差距,实现绿色金融系统内部协调有序发展。继续发展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保持其在我国绿色金融中的主力作用。

拓宽融资渠道

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同时,绿色债券期限搭配更为合理,成本优势逐步显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认为,“双碳”目标下,除了持续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也要将更多目光放在高碳行业的转型升级,避免“运动式”减碳,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避免因“一刀切”撤资引发对相关产业的连锁打击问题,有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表示,满足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拓宽绿色融资渠道,支持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二是降低绿色融资成本,继续运用好人民银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提供低成本资金,并通过绿色金融评价提升商业银行向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贷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