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上证圆桌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4月2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专家纵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上)

2022-04-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荀玉根
  陆挺
  高瑞东
  宝晓辉

主持:

记者 朱茵

特约记者 张玉洁

圆桌嘉宾:

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荀玉根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高瑞东

畅力资产董事长 宝晓辉

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本次会议以及之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资本市场的相关表态极大地稳定了投资者信心。

为此,上海证券报“上证圆桌”栏目推出了专家解读金融委会议精神系列访谈。本期圆桌邀请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和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等四位专家,就经济稳增长和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等市场关切展开讨论。

专家们观点鲜明:国际地缘局势紧张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给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积极的信贷投放正在为流动性合理充裕提供保障。而出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突发因素增加上半年经济运行压力

各方面稳增长政策正在靠前发力。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当前基建投资正在不断加码,房地产整体也在边际调整,包括财政、货币、产业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为实现全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而努力。

上海证券报: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本次金融委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您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荀玉根: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依然构成压制;投资方面,房地产市场走弱的趋势尚未出现逆转;外需方面,过去两年,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正向贡献,然而今年有可能会面临高位调整的压力。但是,各方面稳增长政策正在靠前发力。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当前基建投资正在不断加码,房地产整体也在边际调整,包括财政、货币、产业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为实现全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而努力。

陆挺: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疫情的反复,给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二是房地产行业尚在调整过程中;三是出口增速难以继续保持过去两年的快速增长势头。此外,地缘政治冲突也从外部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尽管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是统计局一二月份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复苏态势良好。我认为在个别领域经济或有企稳反弹迹象,但大部分领域还在摸底阶段,部分领域还在下行。受疫情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可能在3%左右徘徊,若疫情出现明显减弱,经济增长或许将出现小幅反弹。

高瑞东:我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对经济的挑战依然存在。一则需求收缩的问题较为突出。二则全球供应链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三则预期转弱尚需政策呵护和经济指标企稳的支撑。趋于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疫情反复,依然是压制市场主体信心恢复的主要因素。预计上半年经济将逐步企稳回升。本轮逆周期调控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一是在财政政策方面安排了更大力度的增支减收,助力企业纾困、稳定就业保民生。二是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持续反弹,预计上半年基建增速有望达到10%,将有效地稳定总需求,支撑经济企稳回升。

宝晓辉: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此,我国适时地采取了逆周期调控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积极的信贷投放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财政政策方面,适度超前拉动基建投资将带动需求,为经济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我对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整体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

从今年以来的新增贷款情况来看,确实已经开始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比如新增贷款总量较往年同期水平有明显增长,但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发力支撑。因而,整体流动性继续保持偏宽松态势具有较高的确定性。

上海证券报:本次金融委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即将实质收紧的背景下,如何判断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

荀玉根:我们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发力重点在宽信用。比如,在1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指出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预计,后续每个月新增贷款大概率要实现同比多增。考虑到我国货币仍然是新兴货币,中长期要维持内部和外部的均衡,所以我们将依然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再加上在外部面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的约束,预计接下来政策利率下调的频率将会降低,调整的幅度可能也会相对减小。

陆挺:货币政策可以分为利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直接贷款几个部分。利率政策方面,预计LPR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十分有限,预计后面还会有10bp左右的政策利率下调空间,并且银行也有主动下调新增按揭贷款利率的积极性。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方面,预计下调空间还有50bp。但是目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4%,降准的空间已较为有限。在直接贷款方面,我们预计央行会通过再贷款、再贴现、MLF,以及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等渠道,适度加大资金投放。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改善传导机制,增加高质量的有效信贷需求。

高瑞东: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信贷增速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从今年以来的新增贷款情况来看,确实已经开始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比如新增贷款总量较往年同期水平有明显增长,但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发力支撑。因而,整体流动性继续保持偏宽松态势具有较高的确定性。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推出需要权衡多重限制因素,相机抉择的成分明显增强,但我们认为,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出现明显趋缓信号前,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宜强不宜弱。

宝晓辉:我认为这是进行逆周期经济调控的应有之义。3月,美联储做出了加息的决定,虽然只有25个基点,但代表着美联储已经启动新一轮加息周期。历史上看,美联储加息之后,国际资本将会逐步回流美国,为了应对资本回流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此时保持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很有必要。

房地产是否度过“至暗时刻”

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但是政策向居民、开发商等各方参与者的传递需要时间,预计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将从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

上海证券报: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以按揭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显示出居民购房意愿不足。如何看待房地产需求端改善不及预期这一情况,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望度过“至暗时刻”?

荀玉根:房地产销售端改善不及预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当前居民杠杆率已在高位,尤其是小城市居民加杠杆买房的空间已经有限;另一方面,去年房地产政策全面收紧,对需求端构成了不小的压制。目前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政策已经在快速调整,财政部已明确房产税改革试点暂缓,这些都有助于稳定地产预期。我们认为,随着各方面政策的调整,核心大中型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有望逐渐回暖,带动整体房地产销售企稳。不过在结构上,还需要关注小城市可能面临的继续下行压力。

高瑞东:年初以来,房地产销售增速同比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均出现负增长,一方面是2021年房地产销售额达到历史顶点,基数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景气度近期持续回落,拉长了居民的购房决策时间。此外,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频发,也影响了居民购买期房的倾向。

总体上看,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一是此次金融委会议后,预计部分开发商的风险会得到化解。二是预计各地因城施策的政策调整将会持续推进,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三是近期银保监会、央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但是政策向居民、开发商等各方参与者的传递需要时间,预计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将从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

宝晓辉: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房地产行业整体再现过去的高增长已不可能。但是,短期内数据的大幅滑坡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我认为在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的信贷政策释放后,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回暖。

中概股和部分港股已超跌

在业绩等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本轮中概股和港股的下跌更多是由于不确定所导致的情绪操作。本次金融委会议的表态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对中概股和港股将产生实质利好。

上海证券报:去年下半年以来,中概股和港股中的部分个股出现大幅下跌,本次金融委会议表示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并且要加强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沟通协作。这些相关表述对中概股和香港股市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荀玉根:去年以来部分中概股和港股表现欠佳,背后实际反映的是市场对预期的担忧。针对近期中概股和港股调整,本次金融委会议旗帜鲜明地表示,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这些积极表态消除了投资者对中概股和港股在政策层面的担忧。

高瑞东:我们认为,金融委积极的表态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阻断负面情绪导致的市场下跌、资金赎回等带来的负向反馈。另一方面,本次会议正面回应了市场关切,纠正了市场受内外多重经济压力引发的悲观预期,有利于提振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和政策的预期和信心。

宝晓辉:金融委的表态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在业绩等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本轮中概股和港股的下跌更多是由于不确定国际关系所导致的情绪操作。在金融委给出一锤定音的表态之后,市场的恐慌情绪会被理性的思考所替代,这无疑会对中概股和港股产生实质利好。

平台经济何去何从

此次金融委会议对“平台经济”的表态对近期市场的悲观预期作出了及时回应与纠偏。从长期来看,我国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未改变,未来随着平台经济领域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国际化发展,互联网龙头公司的优势地位仍会进一步巩固。

上海证券报:去年以来,受政策预期影响,部分平台经济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出现下跌。您认为,本次金融委会议对平台经济治理方面的表述将对这些公司乃至平台经济有何影响?

荀玉根:对平台经济设置资本“红绿灯”的目的是引导互联网等行业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无序扩张。从这一点出发,此次金融委会议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有利于提高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也有利于市场主体和投资者形成对政策环境的合理、稳定预期,进而为提振信心、助力中国经济爬坡过坎发挥更多正向作用。对平台经济治理,国家更强调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这将有助于互联网等行业平稳过渡和规范发展,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对就业产生冲击。同时,国家还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分领域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

高瑞东:此次金融委会议对“平台经济”的表态对近期市场的悲观预期作出了及时回应与纠偏,有助于互联网等行业平稳过渡和规范发展,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平台经济有望实现加速整改。从长期来看,我国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未改变,未来随着平台经济领域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国际化发展,互联网龙头公司的优势地位仍会进一步巩固。

宝晓辉:经历了约一年的整改,平台公司的不合规行为得到了实质性修正,部分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业务也得以纠偏。此前,这些公司股价出现一定波动,但从长期来看,适时整改过的平台公司反而可以放下包袱,再创佳绩。整改之后,这些公司乃至平台经济的发展仍值得期待。

维护资本市场信心

金融委会议强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释放出稳定金融市场、稳定资本市场的明确信号,市场急跌后将迎来修复,同时随着后续稳增长政策的持续落地见效,经济增长也有望企稳,最终实现全年度的目标。

上海证券报:在本次金融委会议的表述中,强调了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这给市场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荀玉根:近一时期以来,受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概股、港股以及A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在此背景下,金融委及时召开会议强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一方面有助于提振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释放出稳定金融市场、稳定资本市场的明确信号,有助于保持经济金融大局的稳定。基于此,我们认为市场急跌后将迎来修复,同时随着后续稳增长政策的持续落地见效,经济增长也有望企稳,最终实现全年度的目标。

宝晓辉:就近期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我们会发现不少市场参与者因受到“不确定消息”的影响,贸然做出了不理性操作,究其根源是这些市场参与者缺乏对政策稳定性和一致性的认知。本次金融委会议通过对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进行强调,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维护政策可预期性

我国是一个大国,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难度非常大。这次金融委会议特别强调了“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这是这次金融委会议的重要亮点,相信后续将建立和优化相关机制。

上海证券报:金融委会议提出,“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您如何理解这一表述?

荀玉根:“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意味着金融委将从更高层面切实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使得各部门在政策出台前既能够做到精准施策,又能实现统筹协调,做好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推进。而“必要时进行问责”则针对政策在执行层面的卡点、堵点进行疏通,将进一步促使相关部门积极有为、主动作为,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市场预期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稳固。

陆挺:市场确实是非常期待“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的。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明确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同时还要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但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落实这一战略非常不易。我国是一个大国,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难度非常大。在这个方面,投资者也存有疑虑。这次金融委会议特别强调了“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我认为是这次金融委会议的重要亮点,相信后续将能够建立和优化相关机制。

宝晓辉:这是落实责任的一种做法。就目前的市场波动来说,很多时候市场的波动是非理性行为的结果。谣言止于智者,究其根本,一些“不确定性消息”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大范围传播,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沟通协调环节。如果能够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在这些“不确定消息”还没有传播开的时候就能够提前介入,将有助于维护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障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

险资和银行理财有望成A股“活水”

推动多支柱养老体系发展,引导养老金提高入市比例,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长钱”。假设有30%家庭资产用于养老,其中一半留存于第三支柱个人账户中,并配置30%的资金在股权市场,则可为股市带来5.33万亿元新增长线资金。

上海证券报:本次金融委会议提出,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在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方面,您认为哪些机构大有可为?

荀玉根:目前我国险资和银行理财的持股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养老金和商业保险整体资金配置股票的比例不到10%,而美国保险公司在权益资产上的配置约占40%。银行理财方面,2021年我国银行理财配置权益资产的占比仅为3.3%,配置基金的占比也仅为4%。未来权益投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陆挺: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这类长期机构投资者有望在股市长期投资方面大有可为。

高瑞东:推动多支柱养老体系发展,引导养老金提高入市比例,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长钱”。相较发达国家,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仍长期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加速建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是未来有效补充和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的主要方向,也是为资本市场带来“长钱”的重要途径。据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的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居民持有存款及通货约为118.45万亿元。我们测算,假设有30%家庭资产用于养老,其中一半留存于第三支柱个人账户中,并配置30%的资金在股权市场,则可为股市带来5.33万亿元新增长线资金。

宝晓辉:培育具有长期主义的机构投资者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现有资本市场进行完善。目前市场整体财富效应并不能透过市场很好地表现出来,为吸引更多长期投资机构进入市场,对现有资本市场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投资者的市场战略定力。就目前来看,机构投资者在长期持有策略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自身,而是如何说服投资人。因此,培育具有长期主义的投资者,首要的做法是加强投教工作,让更多投资者认识到进入资本市场投资是一个长期行为,入市是为了投资而不是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