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上证圆桌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4月2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专家纵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下)

2022-04-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李迅雷
  温彬
  李国旺
  滕泰

主持:

记者 朱建华

特约记者 张玉洁

圆桌嘉宾: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大陆期货首席经济学家 李国旺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滕泰

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本次会议以及之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资本市场的相关表态极大地稳定了投资者信心。

为此,上海证券报“上证圆桌”栏目推出了专家解读金融委会议精神系列访谈。本期圆桌邀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大陆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李国旺和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等四位专家,就经济稳增长和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等市场关切展开讨论。

专家们观点鲜明:我国经济面临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需要政策“组合拳”来实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在美联储加息幅度符合预期且输入性通胀尚未影响到我国时,货币政策仍有一定的宽松“窗口期”;在出台重要政策时,部门间的协调沟通非常重要。

政策前置“护航”经济增长

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是在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为实现增长目标需要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等积极协同发力。

上海证券报: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本次金融委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您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李迅雷:在外部环境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面临潜在增速下行的压力。1至2月份的经济数据已经公布,各项数据略超预期,表明中国经济的韧性较好,并且政策发力前置,已经呈现出积极效果。

同时,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较大的挑战。例如,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对房地产的依赖度较高,但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看,一定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今年GDP增长目标为5.5%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加大基建投资力度,还要让房地产投资增速不要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并且还要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总体来看挑战的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如果从发展的角度看,经济转型带来的行业机会非常多。比如,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节能储能、环保、电子、先进制造等行业的增长会进一步提速。预期上半年中国经济将比去年下半年有明显起色。

温彬: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就外部而言,俄乌局势给全球经济走势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持续推升全球通胀,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实质性收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就内部而言,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处于攻坚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是在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为实现增长目标需要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等积极协同发力。我们看到,今年前两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出现了改善迹象,但有效需求仍需要进一步提振。本次金融委会议明确要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彰显了稳增长的决心。我国经济基础牢、韧性强,随着政策的协同发力,经济有望持续向好,增速预计将触底回升。

李国旺:鉴于疫情反弹、地缘军事冲突和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冲击,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既要发挥市场的力量,也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到位。一旦经济复苏的势头逐步形成,即使经济在3月份受疫情等不利影响出现波动,但随着供求关系逐步平衡,市场正向预期不断提升,上半年经济运行积极向上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滕泰: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内循环方面的挑战,也就是如何扩大内需,尤其是如何保持投资和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长、边际消费倾向有所递减的情况下,我们预期,全年的居民消费实际增速在3%左右。在投资方面,从预算来看,基建投资是有一定的规模扩张,但投资增速的可持续性也值得高度重视。总体来看,2022年出口增速虽然会有所回落,但是出口整体上可能还不是主要问题。综合来看,要实现全年5.5%左右的目标,还有赖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各方政策的发力和配合。

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窗口期”

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加大稳健力度,但适度宽松还是有空间的,即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的适度增长,但不会搞大水漫灌。今年降准降息的空间仍在,只是空间有限。

上海证券报:本次金融委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即将实质收紧的背景下,如何判断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

李迅雷:货币政策仍会保持稳健的基调。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美国加息和缩表的背景下,全球外汇可能会流向美国,因此此时降息,不利于国内的外资增加;二是从通胀的角度看,美国目前正处在高通胀阶段,而高通胀与货币超发及财政赤字大幅提高有关。中国今年的财政预算支出增速与2020年相当,说明财政政策已经很积极了,如果货币政策再宽松,则可能导致通胀和房价上涨。三是当前全球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不足,是供不应求导致的结果。如果货币过度宽松,则容易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出现信用扩张,不利于抑制通胀。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从供给侧发力,扩大供给,比货币宽松政策将更有针对性。当然,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还是有空间的,即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的适度增长,但不会搞大水漫灌。今年降准降息的空间仍在,只是空间有限。

温彬: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较为充足,政策工具丰富。今年前两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新增社融均比去年同期多增,体现了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近期,美联储加息落地,加息幅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整体上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路径大体清晰,市场反应相对平稳,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掣肘有限。就目前来看,我国CPI正处于较低水平,通胀水平温和可控,暂不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主动作为,发挥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功能,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降准、降息仍然具有空间。预计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变化进行施策和调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国旺:中国当前的经济是PPI涨幅高而CPI低迷,CPI低迷表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企业投资收益难有提高,进而压抑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本次金融委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可谓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中国当前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比如通过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提供条件;增加货币供应量,还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如果再适时降低利率水平,切实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家收益上升的预期,促进企业进行投资。因此,同样面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022年中外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货币政策行为。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需要基于中国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而定。

滕泰:从短期来看,通胀压力对中国经济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一方面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对加息会比较慎重,另一方面海外的通胀并没有传导到国内。当前,国内上游的PPI的涨幅虽然较大,但是还没有传导到下游。所以,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可以集中精力稳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完全可以再放开一点,保持新增贷款的适度增长,同时还可以通过降息等各种手段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当前企业的负债情况看,非金融性企业的贷款总额超过100万亿元,降低1个百分点的利率,就可以给企业减少1万亿元以上的融资成本。所以,降息应该是当前稳增长的迫切需要。

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

2022年,房地产市场将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从中长线看,房地产市场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控制房地产市场化过程中累积的风险,又要发展以廉租房为主的保障房,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住房保障,从而巩固投资,利益民生。

上海证券报: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以按揭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显示出居民购房意愿不足。如何看待房地产需求端改善不及预期这一情况,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望度过“至暗时刻”?

温彬: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9.6%,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19.3%,2月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出现负增长,体现了购房需求的不足。与此同时,居民短期贷款和整个居民部门贷款也均呈现负增长,反映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出现下降。然而,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政策的执行出现了“纠偏”,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逐渐得到满足,房企融资状况取得一定改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财政部已经表示今年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此次金融委会议强调,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实施,促进房地产业保持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李国旺:2020年中国人均房产面积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理论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对峰值,未来不会再现前20年持续景气的盛况。房地产需求端改善不及预期,不仅仅是由按揭房贷负增长这一因素决定的。影响房地产需求端的因素包括严格的按揭房贷政策、严格的限购政策、大城市户籍制度形成的购房门槛、收入预期,以及尚未落地的房产税政策等多个方面。

总体上,房产地产行业自2018年以来的第一阶段调控已告一段落。2022年,房地产市场将进入稳定发展时期。预计未来将在按揭房贷政策、限购政策、户口购房门槛等工具箱中相机选择相应的调控工具,出台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从中长线看,房地产市场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控制房地产市场化过程中累积的风险,又要发展以廉租房为主的保障房,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住房保障,从而巩固投资,利益民生。

滕泰: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周期,一般在15年到25年,中枢大致是20年。中国这一轮房地产的大周期,大概从2001年开始,到2021年整整经历了20年的时间。进入2022年,这个大的20年上升周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未来将进入一个分化的阶段。这种变化背后的驱动力,除了居民收入、房地产金融和土地供给,还有人口城镇化的因素。在房地产的大周期进入分化阶段的背景下,居民用购房主要是一些刚性需求,投资性或者投机性的购房需求将越来越少了,房地产的需求不及预期,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要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相对稳定,需要慎重出台带有收缩性的政策。

中概股和港股有望走稳回升

这次金融委会议专门针对投资者担忧的问题作出了正面的回应,基本消除了大家的疑虑。因此,未来中概股和港股的走稳回升,也基本可以确定。

上海证券报:去年下半年以来,中概股和港股中的部分个股出现大幅下跌,本次金融委会议表示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并且要加强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沟通协作。这些相关表述对中概股和香港股市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李迅雷:中概股和港股实际上已经出现超跌,导致超跌的因素比较复杂。首先,从去年开始,我国提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对房地产、医疗、教育、互联网等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整治和规范,以实现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这对过去投资中概股的投资者而言,有了一个预期差;其次,美国SEC提高了对中概股的监管要求,如增加了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信息披露要求,将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暂定清单,甚至提出了审计方面的诸多要求,使得中概股退市风险大幅提升;最后,俄乌局势紧张之后,又引发了股价下跌。同时,港股也受到了中概股的拖累,在部分外资离场的影响下,出现了非理性下跌。这次金融委会议上,专门针对投资者担忧的问题作出了正面的回应,基本消除了大家的疑虑。因此,未来中概股和港股的走稳回升,也基本可以确定。

温彬:金融委会议的表态振奋人心,给投资者吃下了“定心丸”,极大地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会议当天,港股主要指数当即出现了大幅上涨,恒生指数涨幅超过9%,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22%。近期,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持续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开展沟通对话,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证监会表示,将继续加强与美方监管机构的沟通,争取尽快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达成协议。这将继续有利于中概股和港股市场的稳定,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

李国旺:中概股近期下跌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地缘政治变化导致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二是不乏国际资本做空中国;三是美国监管机构预退市名单的新政策导致中概股大跌,投资者担忧情绪加重。但是,此次金融委会议释放稳定预期的强烈信号后,一举扭转了中概股的不利局面。中概股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看中美双方具体合作方案情况、合作方案执行力以及中概股盈利增长情况。因此,当国际资本对中概股不友好时,需要与市场进行及时沟通,形成正向预期,提升国际资本对中概股的信心。中国香港作为自由港,港股是国际资本畅通无阻的市场,为防范国际资本过度做空港股,香港也需要建立金融稳定基金,防范出现香港市场的大波动。

滕泰:中概股和港股下跌,主要是受到俄乌局势紧张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一些海外投资者担心,世界局势的变化,会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经济、金融方面的关系。然而,恐慌性的非理性下跌本身是不正常的,金融委的相关表态,对提升投资者对中概股和香港股市的信心,发挥出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国际化”定位要求平台经济转型升级

只有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对平台经济进行治理,才能实现并平衡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与价值实现的关系,从而保持平台经济的资本有序发展而非无序扩张。

上海证券报:去年以来,多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文件和意见。受政策预期影响,部分平台经济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出现下跌。您认为,本次金融委会议对平台经济治理方面的表述将对这些公司乃至平台经济有何影响?

温彬: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强调了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本次金融委会议作出相关表态后,预计可落地执行的方案将加快推出,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同时,本次会议还强调了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将进一步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李国旺:金融委的表态可起到促进平台经济良性竞争,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对于平台经济治理,本次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市场化是为了提高平台经济的效率。法治化是讲究公平公正,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反对平台垄断获取超额利润,防范平台经济过度扩张损害非平台经济的利益主体并保护消费者利益,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效用。国际化是讲究以全球的生产力和价值创造标准来衡量平台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具备国际水平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平台经济只能挤压国内其他利益主体,只是价值转移者而非价值创造者。因此,只有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对平台经济进行治理,才能实现并平衡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与价值实现的关系,从而保持平台经济的资本有序发展而非无序扩张。

滕泰:金融委的表态,意味着未来对平台企业该管理的管理,该规范的规范,该支持的支持。这对于平台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本市场政策底已现

本次金融委会议及时地向投资者传达了要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的信号,彰显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对稳定投资者情绪、提振市场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上海证券报:在本次金融委会议的表述中,强调了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这给市场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温彬:投资者的预期对资本市场的运行非常重要。近期,受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影响,资本市场波动有所加剧,部分股票价格回调,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也产生一定波动。本次金融委会议及时地向投资者传达了要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的信号,彰显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对稳定投资者情绪、提振市场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李国旺:信心有时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未来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是规范、透明、可预期的,随着市场供求关系逐步平衡,投资者信心将会恢复和提高。保持政策预期的一致性,有助于各部门在分工协作中,形成政策合力,既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又可加大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力度。本次金融委会议聚焦稳增长、稳预期、强信心,我们认为资本市场政策底已经显现。

长期机构投资者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

有望持续提升

鼓励机构投资者提高持股比例,有利于保持资本市场未来平稳运行。长期机构投资者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上海证券报:本次金融委会议提出,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在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方面,您认为哪些机构大有可为?

温彬:长期投资者通常具有投资周期长、风格稳健等特征,在提升资本市场韧性、促进市场价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本次金融委会议提出,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增加长期资金的投资比重。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资金规模较为雄厚、资产配置久期较长、投资风格较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将具有较大优势和发展空间。

李国旺:本次金融委会议提出并鼓励机构投资者提高持股比例,有利于保持资本市场未来平稳运行。长期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保险公司、银行系理财公司、社保基金等。从国际市场的经验看,这些机构往往是稳定股市的重要力量。此外,随着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也将会不断推出,从而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未来,随着保险、社保、养老等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完善,长期机构投资者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有望持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