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4月16日

查看其他日期

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 释放约5300亿元长期资金

2022-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郭晨凯 制图

对符合条件的城农商行多降0.2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的目的: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记者 范子萌 张琼斯 ○编辑 陈羽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银行4月15日晚间公告称,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人民银行公告显示,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同时,此次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强,值此重要“窗口期”,货币政策释放“加力”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降准落地后,货币政策的宽松窗口期仍未结束,后续仍可期待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稳增长。同时,降准释放出流动性,可刺激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情绪,对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具有“普惠”效应。

全面降准如期落地

货币政策释放“加力”信号

距离上次降准实施,已过去四个月时间。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央行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前瞻性,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改善和扩大总需求,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造了积极条件。

本次除了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还对符合条件的地方中小银行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这一方面是考虑到部分区域中小银行面临的经营和负债压力相对更大,另一方面是以此引导这些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支持力度。

从时间窗口看,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正当其时。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首先,国内经济基本面受到疫情的冲击,降准政策落地,可以稳定市场信心;其次,4月美联储没有议息会议,是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喘息期”,也是国内货币宽松的窗口期;再次,距离上次降准超过了一个季度,需要适当释放银行资金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支持银行扩大新增贷款规模。

关于降准落地后的考虑,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观望政策利率“降息”:

仍需等待更强催化因素更适宜窗口

降准、降息均可以起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眼下,降准已然落地,降息的预期又会如何演变?

15日,人民银行等量续做1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保持不变,市场“降息”预期落空。这也是政策利率连续第三个月保持不变。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美联储快速、大力度加息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操作相对谨慎,加之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基本能够匹配经济增速,因此进一步下调利率的操作空间不大。

明明认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空间仍然存在,但降息操作可能需要等待更强的催化因素和更适宜的窗口。比如,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国内降息的适宜窗口期可等待美联储快速加息之后。此外,再贷款再贴现、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或已在酝酿之中。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