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湾徐望:我最关注的永远是执行
|
如果说我们的父辈是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模式‘引进来’,那么通过创新,让中国品牌‘走出去’,就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
◎记者 罗茂林 ○编辑 姚炯
时隔多年,当被问及商业的意义时,上海港湾总经理徐望想起了多年前在高中校园艺术节上自己卖冰饮的那个夏天。那段小插曲,让徐望朦胧地感受到了商业的魅力——商业会让大家的生活都变得更好。
从复旦校园到大洋彼岸,从冷门业务到全球布局,徐望的身上,有着80后青年企业家的特质:审视者、传承者、创新者,他将自己形容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
国际化的80后
当谈及如何评价80后企业家时,他思考片刻后的答案是“国际化”。“我们能够走出去,愿意走出去,也不怵走出去。”
为什么会选择经商?徐望认为是环境的潜移默化造成的。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浩荡,江苏江阴这座千年古城也迎来了时代机遇。“那时候身边人家都在经商。周围的邻居白手起家,从小本生意开始不断做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小洋房一栋栋修起来,小汽车一辆辆开进来。一颗经商的种子由此种在了徐望的心里。
“人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时代和环境决定的。”如今回忆起来,他笑称,自己人生许多重要的节点,都是拜时代的馈赠。“江阴是一座商业氛围很浓厚的城市,人们会鼓励孩子们去做一些与商业相关的事情。”
高中时代在艺术节上卖冰饮的记忆,让徐望感受到了商业的魅力。“我当时就觉得,同学花钱买了冰饮喝得很开心,我自己赚到了零花钱,我也很开心。”多年以后,当他从复旦大学毕业,远渡重洋继续求学时,商业管理便成为他选修的方向。
自信从容、谦虚敏锐,这是徐望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当谈及如何评价80后企业家时,他思考片刻后的答案是“国际化”。“我们成长的那个时代,让我们站在了父辈的肩膀上,得以走出国门,去看世界。”
“我们能够走出去,愿意走出去,也不怵走出去。”徐望表示,“我们这一代企业家,有海外求学的经历,会一口流利的外语,收入也不断增长。我们在与外国人做生意的时候,腰板也挺得更直了。”如今的企业家更像是审视者。顺应时代,但绝不盲从。
改变从一封邮件开始
随着一批科研人员的加入,公司的技术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高真空击密系列技术、真空预压系列技术、振冲密实系列技术等技术体系。
学成归国,徐望按照父亲的意愿接手公司业务。他很快意识到,公司需要一场改变。
徐望至今仍记得刚工作时的一件小事。当时他负责采购,有一位项目负责人来找他谈事,徐望让他就工作事宜给自己发一封邮件,没想到对方愣了一下,问道:“什么是邮件?”这个回答让徐望吃惊不已:“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邮件其实是一项很基础的沟通工具。”
徐望决心改变现状。“一开始肯定有很多的质疑,最典型的就是人家觉得你是赵括,一肚子洋墨水只会纸上谈兵。”徐望心里很清楚,只有干出业绩,自己才能服众。在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下,徐望开始了探索。
如果说老一辈企业家有“老乡群”的鼎力支持,那么“同学群”便让新一代的企业家一呼百应。依靠同学,徐望组建了一支国际化团队。“我们团队高管有不少是我复旦的同学,更多来自浙大、同济等知名高校的学生。类似的学习经历,相似的年龄,让我们有共同的价值体系,也有良好的信任基础。”
随着一批科研人员的加入,公司的技术不断完善。从最早自主研发的“快速‘高真空击密’软地基处理方法”起步,如今,上海港湾已经形成了高真空击密系列技术、真空预压系列技术、振冲密实系列技术等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徐望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打算在增量市场寻求突破。“我们的技术和团队在海外市场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是整个行业的国际化视野不足,使得我们之前没有胆量去海外探索。”
在新加坡樟宜机场,美轮美奂的室内大瀑布与亚热带景观相映成趣。樟宜机场四期到六期项目如今正在施工建设,其中就有来自上海港湾团队的身影。
“一带一路”倡议让徐望看到了发展新机遇,他意识到“走出去”,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从新加坡樟宜机场,到印尼雅万高铁,再到迪拜棕榈岛,沿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海港湾的项目逐步走向世界。
渐渐地,质疑的声音小了,越来越多人心悦诚服地站在了传承者徐望和他年轻的团队身边。“大家看到新业务真的做起来了,那些改革措施真的帮公司提高了效率,大家就都接受并支持改变。”
脚踏实地,相信常识
从事实业的经历让他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注重脚下的土地。“资本市场上有很多概念,但是我最关注的永远是执行。”
这是属于80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故事。这是属于团队成员们的成长记忆。
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徐望记得,团队成员为了推进项目,曾经在齐腰深的泥水里一泡就是半天。“我们这支团队闯出来了,从不可能中创造了可能。”回忆至此,徐望感慨:“我看着这些人,从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变成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他们成家、立业、实现了财富增长,如今他们很多人又有了下一代。”
盛放的花朵源于期盼的种子,丰硕的果实始自耕耘的汗水,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就在此间奇妙地演绎。
现在,徐望不仅是上海港湾的总经理,还是一家百亿私募的法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觉得作为企业家,如果有精力,还是要努力跨出自己的行业,去了解一些事情。”资本市场给了徐望一个更高维度的思考视角。
在他看来,实业不做到一定程度,可能无法真正理解资本市场的意义。他很喜欢拳王泰森的一句话:“Everybody's got a plan until they get punched in the face.”(每个人都说自己有所准备,直到自己脸上挨了一拳)“资本市场上有很多概念,但是我最关注的永远是执行,因为企业经营最难的永远是执行力、组织力。”
从事实业的经历让他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注重脚下的土地。这无疑也是当今青年企业家的缩影。“相较于纷繁复杂的概念,我更相信常识。”徐望调侃道,“我知道水不可能变成油。”
徐望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但当谈及企业家精神时,你会发现,那个几十年前的少年从未改变。“我很喜欢经济学大师熊比特对企业家的定义——打造自己商业王国的梦想,对成功永远富有热情,对创造永远充满喜悦,以及为之奋斗坚定不移的意志。”徐望喜欢并享受创新的快乐。
“如果说我们的父辈是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模式‘引进来’,那么通过创新,让中国品牌‘走出去’,就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徐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