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楼市优化政策此起彼伏 房地产企业冷暖交织
|
4月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政策汇总
时间 地区 简述 内容
4月5日 兰州 放松限售、限购,提高公积金贷款等 明确提出降低个人购房门槛,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放松区域限购以及放宽限售条件。个人通过商业银行和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取消“认贷又认房”,执行“认贷不认房”。
4月12日 天津 公积金提取等 发布《关于购买首套房和保障性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职工使用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购房的,借款人及配偶双方的父母可以,就支付的首付款一次性提取公积金。
4月16日 昆明 降低公积金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 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的意见》,包括加快商业商务去房化、纾解疫情期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困难、鼓励多种方式回迁安置等内容。其中提到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降低公积金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
4月27日 南京 放松限购 南京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1年内累计缴纳6个月社保可申请购房。
4月27日 佛山 放松限购 对最近一次契税缴纳时间或不动产登记时间满5年的商品房,居民家庭在线上办理购房资格核验时,该商品房不计入居民家庭拥有住房套数。
5月9日 苏州 限售限购放松 新房限售由3年调整为2年,二手房限售取消,非限购区域房产不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非苏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从原来的3年内累计缴纳2年社保调整为连续缴纳6个月。
5月10日 合肥 限购放松 瑶海、新站区取消限购,非合肥户籍家庭购房的社保要求由此前的2年内连续缴纳1年调整为连续缴纳6个月。
5月10日 泉州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 借款人夫妻双方均缴交公积金的,最高额度由60万元调整为80万元,单方缴交住房公积金的,最高额度由40万元调整为50万元。
5月11日 长沙 存量房盘活 业主可通过与试点企业签订《长沙市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合作协议》的方式,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时间不得低于 10 年,租赁用房将不纳入家庭套数,即不再受限购政策限制。
5月11日 洛阳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金额由45万调整为55万元,夫妻双方、青年人才最高贷款金额由55万、60万调整为65 万元。
5月11日 无锡 人才购房政策 梁溪区对A类人才购房最高补贴可达1000万元、经开区A类人才最高可享受800万元购房补贴,惠山区对于在5月份买房的购房人,政府给予每户1 万—2万元惠民购物消费券。
5月12日 舟山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 职工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最高额度由40万调整为60万元;职工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最高额度由30万调整为40万元。
5月13日 沈阳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 在沈就业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公积金贷款限额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2倍。
5月13日 常州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 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由50%降低至30%。公积金贷款申请人中有一人符合条件的,最高贷款额度从30万元提高至60万元,两人(含)以上符合条件的,最高贷款额度从60万元提高至90万元。
制表:高志刚
◎记者 刘礼文 ○编辑 郭成林
5月16日,交易所市场首单民营房企信用保护凭证在深交所正式落地。同日晚间,重庆龙湖、美的置业分别发布公告,获准在上交所市场发行公司债券。这成为地产政策加速回暖的最新一例。
今年以来,地产业暖风劲拂,迎来了史上罕见的政策密集期。据统计,今年前4月,全国有83个城市出台了与房地产相关的优化政策。
然而,仍有部分房企未能切实感受到温暖。真正实质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还是少数房企。从此次最新获许发债的3家企业来看,即便是财务状况相对较好的房企发行公司债,也需要配套信用保护工具。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调研十多家房企后发现,一些二、三线面临困难的房企“近渴难解”,生存状态仍是寒意阵阵。
政策“堵点”与执行困境在哪里?
如来自银行的开发贷和按揭贷款确有放松,但集中于此前缺少额度但安全的项目,属于释放存量需求;又如纾困机构从框架协议到具体落实,中间存在多方博弈,银行和AMC也是企业,也有经营压力,实务中往往“挑肥拣瘦”,即便成交最终也会大幅折价。
多名地产圈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要实现良性循环,还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最大限度唤醒市场活力与信心,提升微观主体的“自愈”能力。
值得观察的是,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等,在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下,陆续有序放开楼市限购,有望刺激当地楼市销售回暖,推动产业链循环起来。
房企受惠有限,“上岸”仍需自救
在等待政策驰援的同时,多数房企则通过销售回款、处置资产、寻求债务展期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积极“自救”。
5月12日,一则2亿元利息逾期的消息,再次拉满了外界对融创资金危机的紧张感。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信贷融资收紧和销售回款乏力的双重影响下,陷入流动性危机的融创全力开启自救。直至此次,为了尽快赢得转机,融创引入了第三方机构。此前自掏腰包为公司“输血”的孙宏斌,已逾有一个多月未现身公开场合。
龙头房企尚且如此,遑论中小房企。
“缺少信心,是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现在一旦出现房企债务违约消息,就会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在上海某上市房企担任高管的李东(化名)向记者透露,目前大部分房企尚未到资不抵债的程度,但现金流枯竭已是不争事实。
今年4月25日,央行召集6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AMC召开专题会议,商讨为12家问题房企进行纾困。随后,一份与华融签署的总规模50亿元纾困框架协议,让中南建设被业内认为是最有可能通过借力AMC机构脱困的房企。
“对行业来说,这是好消息,可以成为房企与银行谈条件的资本。但无论是什么政策,关键还在于落实。”李东认为,今年以来,从放宽“三限”(限购、限售、限贷)到发放购房补贴、鼓励多胎家庭购房、为房企提供资金支持,楼市“松绑”政策不断,但就企业感受而言,目前仍未感受到政策带来的明显改变。
“现在来自银行的开发贷和按揭贷款确有放松,但帮助效果有限。”一名房企人士向记者表示,开发贷紧紧绑定项目,目前银行给开口子的基本是此前缺少额度但安全的项目,属于释放存量需求。
“从框架协议到具体落实,这中间还存在多方博弈,真正能落地多少有待观察。”广东某房企高管认为,毕竟银行和AMC公司也是企业,也有经营压力,是企业就天然厌恶风险,所以与其说是纾困,实质上也是“挑肥拣瘦”,而且一般最终也会折价成交。
在等待政策驰援的同时,多数房企则通过销售回款、处置资产、寻求债务展期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积极“自救”。
“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除了全国排名前10强房企外,大部分房企已经变卖了物业资产,以求得生存。如碧桂园服务收购中梁百悦智佳,华润万象生活收购中南服务、禹佳生活。”李东告诉记者。
“对于中等房企而言,卖物业资产是‘回血’的最快方式。一般来说,头部物业公司估值能达到50倍,中等规模房企估值为15至25倍。对于收购方来说,并购一家项目重叠度高的物业公司,既可以享受资本溢价,又能增加管理运营的边际效益。”李东说。
推动临期债券展期,则是房企的另一个无奈之举。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富力地产、龙光控股、融创、阳光城等多家面临流动性压力的房企均在积极寻求债务展期。
“我们公司今年所有的美元债都已经和债权方谈拢展期,用项目收益做担保,总共9亿美元,期限为12至14个月不等。”一家全国排名前20的港股房企人士告诉记者,以时间换空间,是当下房企平衡到期债务和稳定经营的最佳选择。
销售端复苏渐露端倪
在政策“暖风”吹拂之下,4月份以来,各大城市楼市出现了分化。北京、广州等市场开始有序复苏,去化率企稳回升。
“除了外部融资环境严峻外,疫情也加剧了行业下行压力。”一名房企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今年3月初,各大房企售楼处还是人来人往,各式噱头十足的营销方案满天飞。“大家错过了‘春节档’,都不想再失去‘小阳春’。但谁都没想到,好势头被疫情打断了。”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城市线下售楼处因疫情而轮番关闭,造成无法及时推货。受此影响,今年前4个月,全国百强房企实现权益总销售金额14814亿元,同比减少52.8%。4月,百强房企实现权益总销售金额3475亿元,同比减少63%。
从融创5月12日披露信息来看,疫情引发的销售难问题,正是其发生债券利息逾期未还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告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融创重点布局的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受疫情影响严重,3月、4月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大幅下降约65%,使得集团现阶段面临更大的流动性压力。
就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而言,每年4月、5月是房企拿地高峰,紧接着进入施工、开发环节,然后赶在下半年“金九银十”开盘,最后年底实现回款。“多数城市的调整时间达到9个月,一些一线城市甚至长达一年时间。”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分析认为,房企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放缓拿地,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楼市供应端。
“因为疫情影响,我们位于深圳、珠海、宁波等地区的多个项目施工都被打乱了节奏。”世茂股份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该公司旗下一些商办地块均因疫情冲击而处于停工状态。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开发投资数据,则客观显示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今年1月至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2.7%。根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的多年观察,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很少出现负值。他认为,监管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
在多名行业人士看来,房地产要实现良性循环,不仅要解决融资端问题,更要从销售端发力。可以看到,近期越来越多的支持政策指向销售端。
根据克而瑞监测,今年前4月,全国有83个城市出台相关优化政策,其中16城放松限购、19城放松限贷、6城放松限售、15城财税托市。5月起各地稳楼市政策再次井喷,不少热点城市加入了放宽“三限”(限购、限售、限贷)的行列。
“一个积极信号是,在政策‘暖风’吹拂之下,4月份以来,各大城市楼市出现了分化。北京、广州等市场开始有序复苏,去化率企稳回升。”丁祖昱表示。北京4月份的开盘去化率已上升至45%,环比增加15%。西安、苏州、郑州、成都、济南等城市的新盘项目分化加剧,热销项目主要为与周边二手房价差较高的楼盘,个别楼盘甚至出现“日光盘”。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北京、成都等部分城市销售好于春节期间。
“‘五一’假期,我们这边看房买房的多起来了,比之前有起色了。”北京周边的一家房企高管说。
融资端呼吁更多金融创新
在销售端尚未明显回暖的情况下,通过创新金融方式,满足房企融资端需求,是解决其流动性最快捷的方式。
5月16日,根据深交所官网,为支持龙湖相关的供应链ABS发行,第一单民营房企信用保护凭证业务发行。“该业务是典型的‘为发债上保险’的创新业务,有利于增强相关债券融资的信用等级。”严跃进认为,这是资本市场积极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表现,有助于房企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效率提高。
“房企能否实现销售回款,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而购买力的恢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名在国有房企负责资金业务的高管向记者表示,在销售端尚未明显回暖的情况下,通过创新金融方式,满足房企融资端需求,是解决其流动性最快捷的方式。
上述房企人士认为,开发贷、公司债是房企常见的融资工具。其中,因需要满足四证齐全的项目限制,开发贷相对见效慢,难以在很短时间内给予房企大量融资金额。金额大、资金使用灵活的公司债,效果相对立竿见影。
“要注意的是,能获得融资政策支持的房企,其本身应该仅是流动性问题,而非资不抵债。”在华夏幸福南方总部财务融资中心副总经理孙亮看来,从5月16日获得发行公司债资格的3家民营房企来看,均为资金管理能力较强的优质企业。
“房企债务问题往往十分复杂,需要第三方机构深度介入,进行充分尽调,才有可能掌握真实情况。”孙亮认为,对于存在流动性问题的房企而言,可加大融资“输血”和资产出售,或考虑让央企、国企、地方城投来接手优质资产,帮助渡过资金难关。倘若是资不抵债的房企,即便通过举债或卖项目获得“喘息”机会,也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
“当前形势下,房企可出售的一般都是能创造净现金流的项目,即未来收入大于支出。而一旦优质资产出售后,原本就已资不抵债的房企,资金缺口可能反而更大。”孙亮解释称,比如某项目未来净收入10亿元,按八成折价出售,即净收入变为8亿元,因此又增加了2亿元缺口。
另有房企人士认为,就销售端而言,应满足不同群体的购房痛点。简单来说,可把购房人简单分为“未上车的刚需”“已上车的改善”“富裕阶层”三类。
其中,刚需群体的需求在于首付和按揭。在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预期较低的情况下,每个月仅减少几十或几百元的月供,其缓解按揭压力的效果极其有限。相较之下,改善型群体通过置换房屋获得增值收益,但与刚需群体类似,痛点仍在于按揭压力。而对于富裕阶层而言,最需要的是购房名额,因此限购的放松是关键。
“各类利好政策不断,尤其是在降低拿地资金、优化缴款方式、允许拿地即开工等方面,客观上在不断降低房企的顾虑。”严跃进认为,相关政策需强化对房企的调研和摸底,对于资金的流通通道要进行密切追踪,要让纾困资金真正顺畅、及时、足额、有序地进入房地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