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鸣投资刘晓龙:熬得过低谷 方等得到花开
|
投资和经营公司都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短时间内的冲刺,能笑到最后的人需要有超越常人的耐力和韧性。
◎记者 马嘉悦 ○编辑 吴晓婧
20多年前,一位少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从新疆老家到北京,需要坐13个小时的汽车和62小时的火车硬座。他说:“去自己梦寐以求的高校,这趟路程值得。”
2016年,当初那位少年已经成长为大型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亮眼的投资业绩给他带来了鲜花和掌声。但他却选择从头来过,走上创业这条路,于2017年创办聚鸣投资。
聚鸣投资稳步前进,如今已成为管理规模超300亿元的知名私募。这位80后私募掌门人的名字——刘晓龙,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关注。
在外人眼中,刘晓龙擅长逆向投资,很少有情绪波动,身上自带冷静的气质,但在高压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他是一个懂得调节的人,爱健身,也爱品酒。他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过往的一切酸甜苦辣,都让自己更加坚定地迈向自己的梦想——保持稳健业绩,持续为投资人创造价值。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吃过苦、熬得住”
遇到压力时,他总比一般人熬得住,抗压能力特别强。不过鲜有人知道,刘晓龙“熬得住”的性格主要源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
2017年下半年,刘晓龙离开公募创办聚鸣投资。创业之初,并不顺利。
“虽然在创业之前有和同业交流请教过,但一开始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比如初始员工的招聘、办公场所的租赁、渠道的开拓等,在公司成立之初都需要我一个人去完成。当时还有资金在管,投研上能投入的时间可能只有30%,剩下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公司管理上,所以最初挺焦虑的。”刘晓龙坦言,“我压力最大的阶段,还是在2018年募资难的时候。”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2018年,聚鸣投资在2017年底成立的私募产品仍然取得了正收益。可见,“奔私”的第一年,刘晓龙就打了一场漂亮仗。不过2018年12月市场情绪陷入冰点,业绩为正的聚鸣投资发行产品时也举步维艰。
2018年12月,刘晓龙为新产品发行去了13个城市,进行了20场路演,但最终募资结果不尽如人意。他笑言:“募资的回报可能还不够出差的费用呢。那时候感觉压力很大,也会质疑自己创业的决定是不是错了,但是不管是质疑还是焦虑,都解决不了问题,只能熬过去。回过头来看,熬过2018年底到了2019年下半年,市场就回暖了,之前和渠道的沟通也没有白费。”
很多熟悉刘晓龙的人会这样形容他:遇到压力时,他总比一般人熬得住,抗压能力特别强。不过鲜少有人知道,刘晓龙“熬得住”的性格主要源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
“我家住在新疆的一个小镇,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从小看到父辈比较能吃苦,因此比同龄人磨炼得更多一些。比如我在乌鲁木齐读的高中,能进入的都是全疆各县的尖子生,竞争特别激烈。我入学时成绩在班里排在第35名,但通过慢慢努力,不沮丧不放松,最终以第1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买不起卧铺票,我要坐13个小时的汽车和62小时的火车硬座。我现在还记得每到寒暑假高峰期,火车过道里坐满了人,甚至座位底下也躺着人。这些经历当时觉得挺苦的,但是回过头来看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后续我不管是做研究员、基金经理还是创业,再大的压力觉得扛扛就过去了。”聊起学生时代的经历,视频另一头的刘晓龙笑着对记者说。
“投资路上,要相信常识的力量”
逆向投资的本质就是回归常识的过程,而常识最终会起作用。如果对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认知,那么处于底部的优秀公司大概率有机会为投资人提供较高的回报。
“熬得住”的性格,让刘晓龙在投资中比一般人更有定力和韧性。
刘晓龙成为公募基金经理那年恰逢2011年熊市。彼时他看到大量在2010年表现优异,但估值比较贵的企业出现了回调,这让他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更加注重安全边际,逐渐形成了基于均值回归的逆向投资理念。
2021年初,记者初次采访刘晓龙时,以大市值优质龙头股为核心的结构性行情正愈演愈烈,但他鲜明地提出“当下要勇于买中小市值股票”。随后不久,刘晓龙的判断便得到验证:市场风格重回中小市值。
“逆向投资的本质就是回归常识的过程,而常识最终会起作用。”刘晓龙坦言,如果对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认知,那么处于底部的优秀公司大概率有机会为投资人提供较高的回报。不过,逆向投资最难的地方在于对人性的考验,等待利空因素完全释放的过程非常煎熬,很多投资者会倒在黎明前,因此做好逆向投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忍耐度。
今年以来,在诸多内外部扰动因素下,市场剧烈调整,4月下旬上证指数更是跌破3000点。在此背景下,刘晓龙再次提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看法。
他表示,不管是俄乌冲突还是疫情的反复,都使得今年市场震荡调整更为剧烈。虽然短期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但4月最后一周,创业板指最低跌至2100点左右,全A估值离2018年估值的最低点仅有不到10%的差距,因此从理性角度来看继续悲观的意义不大。
“后续我不会再主动降低仓位,并且会从偏防御转向偏进攻,以1到2年的维度考虑,全面寻找成长的机会。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制造、消费等行业二季度业绩不容乐观,并且业绩兑现时市场是否还会杀一波也很难说,需要考虑届时的市场情绪。不过我认为,4月的下跌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这部分预期,对于优秀的公司需要适度看长一点。”
“做私募,规模让位于业绩”
首要目标是为持有人创造稳健的绝对收益。在现阶段更倾向规模让位于业绩,拥有一定规模支撑员工的良好工作环境即可。
由于对常识的尊重以及对绝对收益的坚守,刘晓龙“奔私”后画出了一条震荡向上的净值曲线,聚鸣投资也迅速跻身百亿级私募梯队。对于刘晓龙来说,规模从不是他创办聚鸣投资的终极目标。
他说:“一家私募管理人,首要目标是为持有人创造稳健的绝对收益。在现阶段我更倾向规模让位于业绩,拥有一定规模支撑员工的良好工作环境即可。其次,我还希望构建精悍的投研团队,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数量精简、彼此信任感高,每次碰撞后形成共振的概率会高一点,形成真正的投研一体化。这件事情并非一蹴而就,我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努力。”
工作之余的刘晓龙,喜欢跑步、健身。他说:“跑步最简单也最省时间,随时随地都能做,而且一个小时就能搞定。”除了跑步,不算很忙的时候刘晓龙还会自己小酌一杯,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刻,或者约上三两好友一起品品酒,聊聊近况。
在他看来,投资和经营公司都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短时间内的冲刺,能笑到最后的人需要有超越常人的耐力和韧性。
幸运的是,过往的经历赋予了他最宝贵的性格,梦想则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未来需要做的便是不顾一切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