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6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查斌仪: 打好赋能“组合拳” 助力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做优做强

2022-06-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查斌仪

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查斌仪:

打好赋能“组合拳” 助力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做优做强

◎记者 仲茜

1.近年来,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未来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高端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还将有哪些计划?

近日,江苏资本市场迎来“600+”时代,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查斌仪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解析江苏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描绘江苏资本市场的未来蓝图。

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获得了哪些“江苏经验”?

查斌仪:江苏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部署要求,紧扣“强富美高”新江苏总目标,积极抢抓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重大机遇,着力实施“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力推进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江苏资本市场保持提速发展、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的良好局面,为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提供了较好支撑。

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围绕推动上市后备企业“量质齐升”,加强系统谋划,强化工作合力,突出抓好企业上市前、中、后期关键环节的服务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企业业绩和上市进程的影响,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江苏证监局和省有关部门共同建立资本市场发展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强化资本市场重大事项决策协调,及时研究解决资本市场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加大培育服务。建立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状况、行业属性等因素,做好入库企业分类管理,实施梯队式培育服务,推动入库企业稳步发展壮大。目前,全省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入库企业820家,其中重点培育的第一梯队企业331家、高新技术企业685家。在省、市、县(市、区)层面出台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对企业上市给予分阶段奖补资金。省级层面对在主板上市农业龙头企业最高奖励300万元,对科创板上市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

三是强化规范管理。建立企业上市直通车服务机制,采取“线上云服务”“线下点对点”等形式,妥善解决企业上市中面临的历史沿革、财务规范、资产权属等问题,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进程障碍。

四是强化外部合力。深化与沪深京证券交易所合作,分别建立了上交所江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深交所江苏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和全国股转系统公司、北交所江苏服务基地,为江苏企业规范改制、路演宣传、投融资对接、辅导上市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提升全省资本市场发展质量水平。

2.江苏在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查斌仪:近年来,江苏按照“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上市企业提升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引导和推动上市公司聚焦实业主业发展,借助资本市场做大体量、增强体能,着力提升规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营发展质效。

一是鼓励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主业。组织各地加强上市公司指导服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上市公司围绕产业发展深耕细作,加大产品技术研发力度。2021年,江苏A股上市公司营收合计3.12万亿元,增速15.56%,较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高出2.76个百分点。

二是支持上市公司增强资本实力。引导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需求,进行股权、债权、股债结合融资安排,增强资金实力和应对风险能力,加强资金合理使用,避免过度多元化投资。2018年以来,江苏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以及发行可转债、可交换债方式开展再融资452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引导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开展境内外投资并购和产业整合,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和强链补链延链,增强龙头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严防并购重组中“高估值、高承诺、高商誉”情形,遏制盲目跨界重组和“忽悠式”重组。2018年以来,江苏省上市公司实施完成并购重组超过1500家次,涉及金额3600多亿元。

3.近年来,在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重大风险方面江苏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斌仪:近年来,江苏稳步推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和风险防控治理,积极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上市公司重点领域风险得到较好防控化解。

一是加强上市公司内控规范治理。发挥监管利剑作用,开展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典型案例宣讲,强化上市公司“三分开、两独立”,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性,促进“三会一层”有效履职。对于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多发地区,督促地方政府强化约束引导,依法采取适当的限制性措施。

二是稳妥推动股票质押风险缓释。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江苏证监局会同相关地区、部门,对高比例股票质押上市公司开展常态化风险研判,做到摸清风险底数,加强信息汇总共享,稳妥实施风险化解举措。截至5月30日,江苏省高比例股票质押上市公司36家,较峰值下降六成。

三是认真做好上市公司退市工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江苏严格落实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严厉打击各类恶意规避退市行为,加强投资者教育,会同相关属地政府稳妥做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防控。2018年以来,江苏稳妥清退A股上市公司6家,较好地推动市场风险收敛和逐步出清。

四是加大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银企协调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上市公司加大金融支持,防止金融机构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努力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快续。

五是加强省外上市公司迁入管理。从防范输入性上市公司风险出发,江苏明确支持引进优质上市公司,严禁引进“带病”上市公司,督促属地政府坚持底线思维,做好事前意见征询,加强尽职调查、情况甄别和风险评估。

4.在推动企业上市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江苏有哪些具体举措?

查斌仪:当前,江苏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着南多北少、南强北弱的区域不均衡情形,为此,江苏省在从整体层面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专项行动”,着力解决苏中苏北上市公司发展相对薄弱以及全省上市公司空白县(市、区)问题,全力推动企业上市区域协调发展,共同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

一是认真推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评审。在县级层面,通过科学合理方式选出有典型代表性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地区,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各地以“榜样”为标杆争先进位、力争上游。

二是谋划开展上市公司空白县(市、区)清零举措。围绕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县域覆盖面,助力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目前正在着手实施上市公司发展“南北共建”挂钩帮扶计划,构建先进带后进、后进学先进的工作体系,把先进地区好的工作理念、经验和做法复制推广到薄弱地区,提升整体联动发展水平。

4.下一步,打造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征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如何谋篇布局?

查斌仪:2021年9月,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江苏证监局共同印发《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底,把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征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当前,江苏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较好,特别是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相对优势,2021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

下一步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增量领域文章。坚持从源头抓起,面向产业细分领域,组织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和“小升高”行动,重点支持一批“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隐形冠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主业,加快走向资本市场。二是做好存量领域文章。推动一批高端装备、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信息通信、物联网领域上市公司找准重点产业链技术瓶颈,集聚金融要素等资源进行定向支持,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长为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打造成为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龙头企业,大幅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做好中介服务文章。大力实施“中介机构优质服务行动”,建立中介机构正向激励和声誉约束机制,引导各地组建由境内外知名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主体参与的顾问式服务联盟,鼓励中介机构对拟上市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对上市公司提供全链条综合服务。

5.“十四五”时期,促进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查斌仪:“十四五”期间,江苏要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促进金融服务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开展新实践:一是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疏通金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强化对现代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撑,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关键创新领域集聚,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普惠性,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是坚持融入大局,促进协调发展。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构建省域一体化金融发展格局。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并进,推动金融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实现金融、科技和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三是坚持深化改革,补足发展短板。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地方金融体系结构。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贯穿金融工作始终的基本原则,将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作为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加强属地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建设,全面提升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和管控水平,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