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7月1日

查看其他日期

销量猛增 融资上市提速 氢燃料电池车产业链受热捧

2022-07-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氢燃料电池车销量
  郭晨凯 制图

◎记者 王子霖

6月29日,国富氢能科创板IPO获交易所受理;28日,捷氢科技科创板IPO获受理;5月,东岳氢能上市辅导状态变更为“辅导验收”。加上已经启动H股上市的亿华通、辅导进入尾声的上海治臻,近期,氢燃料电池车产业链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脚步明显加速。

今年1—6月,氢燃料电池车产业链公开的大额融资事件也达到10余起,其中爱德曼氢能、东方氢能和新研氢能的融资金额都在亿元以上级别。

与行业融资上市热潮相匹配的,是今年氢燃料电池车大幅增长的销量。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5月,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接近10000辆,比过去5年销量的总和还要多出1000辆左右。

某业内上市公司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今年产销量有所上涨,但目前行业还处于技术储备、产能储备和资本储备期。“目前整个市场还处于试点示范阶段,巨量的市场潜力有待释放,眼下也正是产业链布局的黄金时期。”

后备军丰富 多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

6月29日晚,国富氢能递交了IPO招股说明书,并获得上交所受理。据披露,公司主要从事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和加氢站成套设备的生产研发,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6亿元、2.51亿元和3.30亿元。本次IPO,国富氢能拟募资20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氢能装备产业基地三期项目,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在利润方面,2019年至2021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1773.50万元、-6201.47万元和-6577.38万元,未能实现盈利。国富氢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但仍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尚未盈利的情形,主要原因系下游的市场应用端仍处于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持续研发投入、股份支付、信用减值损失等。

捷氢科技的科创板IPO在6月28日被上交所受理。捷氢科技是由上汽集团分拆而来,以氢燃料电池电堆为核心业务。2019年至2021年,公司经营业绩同样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营业收入分别为1.12亿元、2.47亿元和5.8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28.64%。

除上述两家企业,上海治臻和东岳氢能也启动了上市辅导程序。

上海治臻由上海交通大学技术团队发起,已深耕燃料电池电堆的核心部件、氢能金属极板领域10余年。2021年,凭借总投资2.6亿元的常熟年产千万片级金属极板产线正式投产,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氢能金属极板产能领先的企业之一。据海通证券披露的辅导时间安排,上海治臻的辅导验收预计在2022年5月结束。

已经处于辅导验收阶段的东岳氢能主营业务为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等氢能材料、高性能含氟聚合物以及高端含氟系列产品等。据悉,东岳氢能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燃料电池膜全产业链量产基础的企业,主导产品燃料电池膜技术先进,产线稳定,已获得AFCC、巴拉德、亿华通、重塑、上汽捷氢等国内外氢燃料电池领先企业的高度认可及应用。

美锦能源旗下飞驰科技的分拆上市正在推进之中。2020年5月,美锦能源曾公告称,拟将该公司分拆至创业板上市。公司2021年12月披露的最新进展显示,正在开展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上市前准备工作。

融资节奏加快 各路资本“跑步入局”

尽管目前氢燃料电池车尚未实现大规模商用,但各路资本针对优质产业链公司的角逐,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以国富氢能为例,自2020年8月完成股改后,公司分别在2020年11月、12月,2021年4月(两次)、9月、10月、11月完成了七轮增资,并在期内先后完成了4次股权转让。截至目前,国富氢能有超过20个机构股东,包括东方电气和长江三峡集团共同出资的东方氢能、北京大兴区政府主导成立的水木氢源、苏州国资背景的苏州隽永、知名投资机构朗玛创投等。

另据记者梳理,2022年1至6月,国内氢燃料电池领域已公开的大额融资事件达到10余起。

以爱德曼氢能今年2月的4亿元B轮融资为例,该轮融资由元禾重元和华控基金领投,跟投方包括诚鼎基金、麟盛科技、兴产基金、台州资管等知名股权投资机构以及上市公司投资平台和政府产业基金。据了解,爱德曼氢能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膜电极量产能力的氢能源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

东方电气旗下的东方氢能在今年5月完成了2.49亿元的增资扩股。据悉,此次增资扩股引入川投集团、东方锅炉、南钢股份、兴星基金、氢城成长基金、九畴基金共6家新的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为19.97%。记者注意到,这也是东方氢能继2019年混改后又一次市场化的资本运作。

公开信息显示,近期行业内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来源于未势能源2021年底的9亿元A轮融资。未势能源投后估值超40亿元。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人保资本联合领投。同时,未势能源已同步启动B轮融资计划,IPO合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据悉,未势能源专注氢能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有燃料电池电堆、车载储氢系统、质子交换膜等。

销量猛增 各地支持举措渐次落地

与资本“狂热”相匹配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稳步增长的产销量。

来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2年5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辆和103辆,同比分别增长5.4倍和10.4倍。今年1—5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0.1万辆和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倍和3.5倍。

与往年的中汽协统计数据对比来看,2021年氢燃料电池车销量为1881辆、2020年销售1177辆、2019年销售2737辆、2018年销售1527辆、2017年销售1275辆。换言之,2022年1—5月氢燃料电池车的总销量比过去5年的总销量还要多出1000量左右。

今年上半年,氢燃料电池车销量大幅走高,与2021年底陆续开始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密不可分。首批获批的北京、上海、广东城市群以及第二批获批的河南、河北城市群,已成为燃料电池推广应用的排头兵。须指出的是,每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都有广泛的地理覆盖面,以上海城市群为例,该城市群由上海市牵头,苏州市、南通市、嘉兴市、淄博市、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市等6个城市(区域)共同组建。

在政策层面,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又为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添了一把“火”。该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适度超前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10万吨/年至20万吨/年。

记者注意到,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在内的多个省份近期陆续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文件。上海市发展改革委6月26日发布的《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将聚焦推动氢能与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加快氢气制备(制造)储运加注、氢燃料电池设备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探索氢能在交通、发电、供热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和载货车替换约4400辆燃油车。

今年以来氢能产业链部分融资项目一览

融资时间 公司名称 融资额 投资方 主营业务

6月 新研氢能 1亿元 亦庄国投、吉富创投、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等 氢燃料电池电堆、超薄金属极板等

5月 东方氢能 2.49亿元 川投集团、东方锅炉、南钢股份、兴星基金、氢城成长基金、九畴基金 膜电极、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等

5月 氢航科技 数千万元 微光创投,兴华鼎力 氢燃料电池、制氢加氢一体机等

5月 律致新能源 2000万元 威唐工业、金浦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通临智创基金 为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提供开发测试

4月 华涧新能源 3000万元 架桥资本、上海城投等 氢燃料电池BOP系统解决方案

4月 济美动力 1000万元 险峰长青 高性能模块化氢燃料电池

2月 爱德曼 4亿元 元禾重元、华控基金、诚鼎基金、麟盛科技、兴产基金等 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燃料电池系统等

1月 骥翀氢能 数亿元 河南战新、山东江诣、嘉兴建信宸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云泽资本等 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和产业化

1月 氢途科技 1.24亿元 中广投资、泰恒投资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及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