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7月22日

查看其他日期

贯通实体经济血脉
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释放韧性活力

2022-07-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马婧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成为时代召唤。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角色定位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迈向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从全局擘画新蓝图的十年;是资本市场确立新使命、明确新目标、实施新方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十年;是以资本市场为重要组成的金融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直接融资比重稳步增长的十年;是资本市场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良性生态逐步形成,发生深刻结构性变化的十年。

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带来了资本市场规模实力、服务能力的系统性提升。十年来,我国股市、债市规模分别增长238.9%、444.3%,上市公司数量增长85%至4615家,投资者群体超过2亿。十年间,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12.2万亿元,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超过9.7万亿元。

资本市场促进了社会资本形成和实体经济发展,畅通了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动了金融业改革开放和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来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和活力,为贯通实体经济血脉、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擘画新蓝图

资本市场肩负新使命确立新目标

进入新时代,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与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时代提出的新命题、新考卷。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近十年,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角色定位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了“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体目标,确立实施“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打造“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力正在向创新转型,这需要资本市场提供与之匹配的新金融业态和市场功能,从以融资为主转向投融资并重也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内生要求。这一时期,资本市场发展的显著特点,体现于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支持新金融业态发展、适应市场新变化和新要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需要等方面。

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规模体量和运行质量实现质的提升,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通“血脉”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十年跃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实力迈上大台阶、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的十年。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年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实现“跃升”。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