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 特刊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7月22日

查看其他日期

君实生物:专注创新研发 让中国和全球患者同步获益

2022-07-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春华秋实,硕果芬芳。两年前,一粒坚实的新药“种子”从新三板、港股移植到科创板“试验田”;两年后,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结出一个个创新药硕果。从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到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抗BTLA单抗,再到共同开发新冠中和抗体、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站上科创板舞台,君实生物用一个个国产创新药,擦亮硬科技的“名片”。

“2021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已达20.69亿元,2019—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47.87%。我们的产品管线从科创板上市伊始的20余项扩展至50余项,覆盖疾病也从肿瘤等扩展至抗感染领域。”登陆科创板两年时间,君实生物CEO李宁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与君共成长

2020年7月15日,君实生物鸣锣上市,正式开启科创板之旅。两年时间转瞬即逝,君实生物在“试验田”中汲取营养,创新勃发。让李宁感受最深的是,科创板帮助公司实现了全资源要素配置的前移,公司在成长阶段获得了很多成熟期企业才拥有的优质资源。

谈及上市后的一系列新变化,李宁向记者表示:“公司获得了充裕的发展资金,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了保障,支撑了公司创新产品的快速推进和不断丰富。”

截至目前,君实生物共拥有超过51项在研产品。其中,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在研产品3项,分别为特瑞普利单抗、埃特司韦单抗及阿达木单抗;23项在研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PARP抑制剂、昂戈瑞西单抗、贝伐珠单抗以及新冠小分子口服药VV116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另有超过20项在研产品处在临床前开发阶段。

令他引以为傲的是,公司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适应证已增至5项,并有3项适应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同时,资本的助力也加快公司产品出海的脚步,特瑞普利单抗关于鼻咽癌治疗的上市申请已获FDA受理,是首个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的国产抗PD-1单抗。“如获批准,特瑞普利单抗也将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肿瘤免疫药物。”李宁对此满怀期待。

“科创板‘硬科技’的定位体现了对科创型企业的认可。”李宁深切地感受到,上市后,公司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有更多的机会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创新公司等进行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目前,公司与包括礼来制药、Coherus、微境生物等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药开发和商业化。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释放的制度魅力,也让李宁印象深刻:“科创板提出了更高的治理要求,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给公司的团队管理、内部制度建设等都带来了更大挑战。公司需要更规范治理,接受更严格的监管和市场检验。”

创新不止步

“研发与创新能力一直被公司视为核心竞争力。好的产品是好的商业化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研发实力,推出优秀的产品,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让广大患者获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盈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李宁表示,一系列新变化背后,唯一不变的是君实人对创新的初心。

两年来,君实生物加快创新研发,频频在国际市场亮出中国创新药的“硬名片”。李宁告诉记者,公司首款“first-in-class”药物icatolimab是全球首款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抗肿瘤抗BTLA单抗。作为首创药物,icatolimab的数据首发是BTLA靶点药物在肿瘤领域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也标志着君实生物从同步创新向全球首创进军。目前,icatolimab已进入Ib/II期剂量扩展阶段,君实生物正在中国和美国两地开展icatolimab和特瑞普利单抗在多个瘤种当中的联合用药试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不只是单抗,如今君实生物的创新研发领域已经扩展至包括小分子药物、多肽类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双/多特异性抗体药物、核酸类药物等更多类型的药物研发以及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下一代创新疗法探索。

“公司目前开发的50多个创新药产品线,几乎半数以上都是全球同步开发。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君实生物在中国和美国的研发中心,持续加大海外的研发投入,在新靶点上与跨国药企展开合作,希望研发出更多全球先进的疗法,尽早实现商业化落地。”李宁对此胸有成竹。

“为尽快实现盈利,公司将持续推进产品管线的商业化进度,对于在研产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开发策略、与监管机构保持积极沟通、高质量高效推进临床试验等方式,加快其商业化进程。”李宁表示,公司在实现主要产品顺利上市、国内外市场稳步拓展、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各项费用支出合理等情况下预计可实现盈利。

共创高质量

开启科创板之旅的同时,君实生物也步入了“A+H”双资本平台时代。在李宁看来,“A+H”模式,为创新药企提供了融资的便利性,可以大大缓解创新药企大幅研发投入及未盈利带来的资金压力,支撑企业继续专注主业,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为产品商业化做准备,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A+H”模式对创新药企业的国际化布局也具有积极意义。“港股上市更加有利于公司境外业务发展及国际化布局。”李宁向记者表示,君实生物在境外的全资子公司TopAlliance Biosciences承担了非常重要的研发职能,在公司产品出海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港股上市方便境外资金周转,满足经营需求,也为潜在的海外市场合作提供更多可能和选择。

“只有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原创技术,从而具有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李宁认为,真正的源发性自主科创能力非常重要。科创离不开资本的助力,资金的活水为科创企业带来希望,有助于企业增强攻克技术难关的能力,提升研发与创新水平。

“怀着医药人的梦想,我们将继续专注创新研发,推动中国生物医药技术比肩国际水平,让中国和全球患者同步获益。”李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