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前瞻部署未来产业链
|
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攻克“卡脖子”问题
◎记者 李雁争
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我国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26日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未放慢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在发布会上表示,虽然一些外资企业在推进多元化布局,但从总体来看,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
针对“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传言,姚珺表示,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会对全球生产能力布局主动进行调整。“我们欢迎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也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 姚珺说。
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同比增长17.3%。根据中国德国商会、中国美国商会的报告,超七成德资企业、超六成美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多家知名跨国企业围绕低碳领域加大在华布局,我国依然是外商最佳的投资选择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推动一般制造业领域全面开放,实现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当前,我国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聚力正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外资主动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今年前5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9%。
据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外资加大在华投资,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运用“直通车”、“绿色通道”等部省联动服务保障机制,全力支持重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多措并举 继续保持制造业比重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了制造业比重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将采取的措施。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制造业增长9.8%,高于GDP增速1.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增长了2.8%,高于GDP 0.3个百分点;二季度,制造业比重提升至28.8%。制造业增长和制造业比重的回升,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
王伟表示,接下来,要加快“十四五”工信领域重大工程和行动实施,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强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融合应用,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各地要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和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晓华认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必须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布局未来产业链 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姚珺表示。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的高端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对此,姚珺提出,要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应用带创新,以创新促应用,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品。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具体举措包括:在重点优势领域积极锻造长板,巩固好领先优势;实施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链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主动谋划、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对此,李晓华认为,保持比重基本稳定是就制造业总体而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战略目标要求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结构、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资源、能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发展速度可以相对慢一点,比重降低一点,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并着眼于更长远的制造业发展提前谋划、战略性布局未来产业,从而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制造活动所占比重,实现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升级。”李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