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上证研究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8月13日

查看其他日期

把握消费升级趋势
建设全球最大免税消费市场

2022-08-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执笔人:郭文芹)

□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 尽管疫情使我国居民的消费预期发生变化,但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并未改变。预计到2025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6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市场

□ 要以供给水平提升为重点提高免税购物渗透率,包括强化免税商品种类、品牌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免税经营市场主体以促进免税市场充分竞争;完善免税消费服务体系以增强购物体验

□ 要与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相适应,优化全省免税店布局。建议封关运作前,围绕重点旅游城市、景点加强市内免税店布局;封关运作后,在明确资格条件的前提下允许符合要求的零售商店经营免税商品销售业务,并按照免税商店标准管理

在日前举办的 “第二届中国消费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海南免税消费市场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与会专家围绕“建设全球最大免税消费市场”这一议题进行研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课题组结合专家观点,形成若干建议。

1 2025年:建成全球最大免税消费市场

1.抓住时间窗口建设全球最大免税消费市场。

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预期发生变化,但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并未改变。同时,面对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以及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等诸多有利条件,海南若能适应免税消费市场与政策调整变化的基本态势,抓住国际旅行受限的时间窗口期,将有条件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消费市场。预计到2025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6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市场。

2.以供给水平提升为重点提高免税购物渗透率。

2021年,在出境旅游受限及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现重大突破的背景下,海南免税购物渗透率仅为8.3%,与韩国50%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现有免税消费供给与国内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为此,需要强化免税商品种类、品牌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增加免税经营市场主体以促进免税市场充分竞争,需要完善免税消费服务体系以增强购物体验。

3.发挥海南在吸引消费回流和市场连接中的更大作用。

一是2021年海南免税购物总销售额仅相当于2019年我国居民境外购物消费规模的11%左右,若2025年海南免税市场规模达到1600亿元,将在吸引消费回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海南打造全球最大免税市场,通过跨境电商、在线购物等平台吸引东盟国家中等收入群体购买海南免税商品,将使免税购物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消费市场的重要载体。

2 以扩大免税消费市场开放为重点提升产品与服务供给质量

4.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限制,促进形成良性竞争的免税消费市场格局。

进一步降低免税市场准入门槛,对免税商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准营环节实行“标准制+承诺制”,允许企业承诺符合相关标准即可经营免税商品业务。封关运作前,在明确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公开竞标等方式,鼓励具有零售经验或有国际品牌渠道的企业申请免税牌照,吸引国内外有实力和免税经验的经营主体参与海南免税市场建设。封关运作后,在明确海南免税经营主体业务范围、监管规则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海南免税市场,促进免税消费市场充分竞争。

5.放宽产品准入限制,提升免税商品价格和品类的吸引力。

在现有离岛免税商品正面清单管理方式基础上,适应国内外居民免税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免税商品正面清单范围,待条件成熟后探索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丰富免税商品供给。同时,增加酒、电子产品、皮具、箱包、珠宝和服饰等国际畅销品类;通过明确免税店经营本土品牌比例、国产商品销售区面积等方式,加大对本土名优品牌的支持力度。

6.尽快实施岛内居民购买进境免税品清单,释放本岛居民消费潜力。

着眼于降低岛内居民生活成本、释放本岛居民免税消费需求潜力,尽快出台实施岛内居民购买进境免税品清单。建议在明确仅限海南本地使用与总额控制的前提下,除酒类、烟草制品、危险物品外,将其他日用消费品纳入进境免税商品正面清单,特别是抗癌药品、关键医疗器械等事关民生的重点产品。

7.实现免税购物政策与封关运作后相关政策的高效衔接。

适应全岛封关运作后全面实行“零关税”以及在货物和服务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的政策趋势,以不降低海南免税政策优势为底线,设计封关运作后的免税行业征税办法。建议综合海南财政收入、监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封关运作后在全面实行“零关税”政策的基础上对部分消费品免征销售税,待海南自由贸易港税基明显增大、税源稳定的情况下,对以“零关税”商品进口的各类消费品免征销售税。

3 对接国际规则构建完善规范、便捷、高效的免税购物服务体系

8.借鉴国际经验尽快打造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基础性制度体系。

一是借鉴境外以法律法规构建以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免税商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经验,完善海南免税消费品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二是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质量担保、销售者先行赔付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制度,形成包含消费者权益保障与申诉、商品与服务供给质量与安全、消费者救济等在内的基础制度体系。三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南免税消费市场标准体系。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框架下,对标国际标准制定出台“海南免税购物服务标准与规范”及相应的指引文件;鼓励现有免税店经营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9.加大免税消费市场的人才引进与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通过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福利政策帮助免税经营企业依托自由贸易港特殊政策,加大对免税店管理运营、市场策划、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国际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在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专门划拨一定比例用于企业人才招聘,并对引进人才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围绕采购、销售、仓储管理、客服、财务等领域,加强对现有人员标准化、国际化研修培训;强化与省内外职业院校的合作,加强免税购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10.以提升免税购物便利度为重点,优化完善覆盖全岛的免税消费平台布局。

一是与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相适应,优化全省免税店布局。建议封关运作前,围绕重点旅游城市、景点加强市内免税店布局;封关运作后,在明确资格条件的前提下允许符合要求的零售商店经营免税商品销售业务,并按照免税商店标准管理。二是支持企业参照跨境电商模式打造免税购物线上服务平台,在确保线上免税购物全流程可追溯的同时,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三是为消费者提供多种购物体验,提升购物便利度。如线下购买免税商品并“即购即提”;线上预约线下取货、线上下单岛内寄送等模式。四是构建集免税购物宣传、消费者攻略、消费保障、投诉与服务及信息发布、信用评级等功能在内的全省统一的免税消费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跨店购物。

11.释放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平台效应,提升海南免税消费市场品牌影响力。

一是发挥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平台作用,在吸引已有免税企业参展,通过设置体验区、展出独家引进品牌等方式扩大海南免税消费品市场影响力的同时,着眼于国内居民不断提升的优质免税品消费需求,聚焦国际知名免税品制造商、零售商、品牌运营商开展招展招商。二是发挥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品牌作用,叠加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将博览会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免税消费品信息发布、交易、展示、仓储、集散基地,提升海南免税消费品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12.探索与香港合作共建免税购物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

一是探索“海南以土地形式入股,香港出资建设和招商运营”的建设模式和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在海南建立以免税消费为主题的琼港合作园区。二是探索与香港建立委托经营、独资经营、整体项目进入、外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全面引进香港优质资本以及免税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实现琼港免税消费市场服务体系的全面对接。包括琼港免税市场监管标准互认、琼港免税商品质量管理规则体系对接等。四是与香港联手建立免税消费品设计加工与交易中心。

13.鼓励开发本土特色旅游商品,实现免税与非免税消费市场相互促进。

设立针对文创产业的产业扶持基金、引进文化创意人才特殊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设立基于知识产权的文创产业奖励政策,鼓励本地文创企业自主创新;引进和扶持一批生产特色旅游商品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集商品研发、企业孵化、商品生产和销售“四位一体”的旅游商品基地;设立旅游商品展销推广中心、旅游购物直销店等。

(执笔人:郭文芹)